第100部分(第1/4 页)
妹的光彩,满脸笑意的坐在五妹的右手边,跟着别人正在笑嘻嘻的讲话。
满屋子的绫罗绸缎和珠光宝气,这些贵妇人正在交头接耳的谈论着眼前精致的绸缎,盒子里面样式新颖的首饰叫人目不暇接。更有据说是从西洋来的香水,比起来看家常用惯的檀香什么的真的太香了。
这些贵妇人好像是开了菜市场的鸭子,一个个叽叽喳喳,指点着那些东西。五妹忽然转脸对着简亲王的福晋笑的温和:“本宫看福晋仿佛是哪里不'炫'舒'书'服'网',叫太医来给福晋诊脉。想是年底下事情多,福晋累着了。”
简亲王福晋好像被针扎一些,猛的站起来,讷讷的张张嘴,不知要讲些什么。边上安亲王的福晋捂着嘴笑着:“娘娘恕罪,不是简亲王福晋的身子不好,只怕是福晋生气王爷又把好些美人收进庄子里面了。”
简亲王福晋红了脸,讪讪的说:“请娘娘恕罪,方才奴婢想一些琐事,恍惚没听见娘娘的话,还请娘娘恕罪!”说着简亲王福晋要告辞,五妹倒是想起什么,拉着简亲王福晋开始攀亲了。
郑亲王是五妹的表舅,那么济度也算得上是五妹的表哥了,八旗的上层就是那些人,互相攀亲,其实论起来在座的这些人去能多多少少的沾上亲戚关系。大家当然不能是亲如一家的。就像是郑亲王和自己的宝贝儿子,一家子看起来父子皆是王爷,顶天的荣耀。其实郑亲王济尔哈郎和自己的大儿子济度根本是一向不和,两家的关系和比起来一般的王府之间的来往还要生疏一些。
听见五妹讲起来亲戚关系,简亲王的福晋越发的坐立不安,自己的丈夫在家经常对着自己发泄着对皇帝的不满,甚至言谈之间怀疑顺治是被五妹教唆着要集中皇权,削弱了议政王的权利,叫皇帝亲近汉人。简亲王福晋甚至想起当初皇帝增加了议政会议参加的人数,自己的丈夫回家气愤的瞪着血红的眼睛,暴跳如雷的叫着:“竖子焉能为帝?阿玛辛辛苦苦一辈子,被多尔衮排斥,忍气吞声这些年,就扶持的这样一个满肚子权术的黄口小儿么?”
简亲王福晋挤出来一个比哭还难看的笑容:“娘娘厚爱,其实咱们八旗同气连枝,仔细的算起来都是亲戚呢。”
五妹忽然正色的说:“这倒是石实话,今天皇上和王爷们都去明陵了,想当年朱元璋和朱棣父子两个,草莽出身,朱元璋刚出生时候只能拿着河里漂来的破布裹身子。可是却能把蒙古人赶出中原,叫征服天下的黄金家族分崩离析。咱们太祖皇帝十三副盔甲起兵,今天也能定鼎中原,是什么缘故呢?”
有些嘴快的贵妇人笑着说:“前明的军队弱不禁风的,就跟着草扎的一样,咱们大清威武,还能不盛么?”
五妹紧紧地看着简亲王福晋,深深地问:“当初蒙古的成吉思汗的铁骑比明朝的汉人如何?元顺帝没等着见明朝的军队来,自己先跑了。论起来骑射,咱们大清的八旗和蒙古的铁骑也是不分伯仲,前些天闲着无事,本宫翻了一本前明文人写的小说,叫人念念,大家奇文共欣赏。可是比说书先生的讲的还好呢。”
接着一个口吃伶俐的小太监站出来,拿着一本书,把里面的文言翻成白话,讲的绘声绘色。这是一本明朝文人写的笔记,讲述了明朝末年饥民哀鸿遍野,易子而食和后来处处民变,明朝的藩王们抱着自己的土地和财宝不肯放手,导致民变被杀的惨状。听着饿的红了眼的人把明朝的福王给点天灯一段,刚才还是富贵温柔的偏殿里面,一瞬间变得安静下来。
五妹在最凄惨的地方打断了那个小太监,漫不经心的说:“在座的都是当家的福晋,夫人。年底下庄子上送来的粮食和牛羊,地租子折变出来的银子,除了那点子俸禄,一家子靠着的就是这些了。当然这些不仅要吃饭,老爷出门要应酬,过年了,夫人出门要打牌还要娶媳妇嫁女儿。孩子多了补不上实缺,也要靠着家里那点子地租子。皇上下旨永不圈地,钱不够花,自然是心生不满。天下十个人里面找不出来一个满人,只怕是真的还要圈地,还要和以前在关外一样,咱们离着点天灯的日子也不远了。今年的年景不好,皇上怜惜百姓免掉了皇庄三成的租子。你们府上也不好一点不表示,今年你们这些当家人自然是更难办了。”五妹看一眼迎春,迎春蹲身一福转身出去了。
没一会只见抬进来不少的箱子,打开里面全是银子!“这些都是宫内简省下来的脂粉银子,还有本宫一年的俸银,这些银子一共是十万,虽然不多,但是本宫把它分成两份。你们每个府上全有赏赐,剩下的一半便拿去救济那些京城贫寒的百姓吧!”五妹深深地看简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