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5章 功德圆满(4)(第1/3 页)
“陈玄奘,你可还记得老朽?”一位身着紫袍的身影从喧嚣的人群中缓缓步出。
“阿弥陀佛,贫僧自然记得,魏谏议大夫,昔日之事,皆因你而起,你竟还有颜面至此?”唐三藏语气中带着一丝冷意。
西游之旅的开启,此人功不可没!
想当年,泾河龙王因中了袁守城的“算死草”之毒,性命危在旦夕,只得向唐王李世民求救,希望唐王能保他一命。
唐太宗心生慈悲,特意嘱咐魏征手下留情。魏征也满口应承。
然而,泾河龙王最终还是难逃一死,被魏征在梦中斩杀。这也直接导致了“唐王游地府”的离奇经历。
细细品味整个事件,魏大夫似乎有意为之,悖逆唐王之意,将李世民推向了阴曹地府的深渊。
泾河龙王因私自篡改降雨时间和克扣雨点而触犯天条,命悬一线。
魏征则在家中摆设香案,擦拭宝剑,剑指泾河龙王,一副跃跃欲试之态。
老龙王无奈,只得托梦给唐王。李世民得知后,命黄门侍郎官快马加鞭,十二道金牌催促魏征回朝。
为确保万一,唐王还特意与魏征对弈,希望以此拖住他,让他无暇对泾河龙王下手。
然而,魏征竟在唐王面前失态,在李世民的眼皮子底下睡了个回笼觉,还在梦中斩杀了泾河龙王。
此举实在令人费解。
更为离奇的是,唐王因此被拘魂,经历了地府一日游,回来后却对魏征毫无怨言。
这究竟是何原因?
原来,魏征除了是天庭的人曹官、唐王的宰相外,还有另一重不为人知的身份。
这个身份决定了他必然会这么做,而唐王也从中受益良多,因此无话可说。
要解开魏征为何有恃无恐、顶着唐王的怒火也要斩杀泾河龙王的谜团,我们不妨从事件的性质和目的入手。
袁守城为何会算死泾河龙王?
其实,他的真正目标是唐王李世民。他通过泾河龙王这个媒介,将唐王推向了九幽地府的深渊。
泾河龙王只是诱饵,唐太宗才是真正的目标。
那么,“唐王游地府”的剧情又是为了什么呢?
原来,这是观音菩萨联手地藏王菩萨和十殿阎罗设下的局,旨在威逼唐王就范,从而达成西天佛祖如来的西天取经计划,实现三藏真经的佛法东渡。
三藏真经是度厄芸芸众生的慈悲大法,是上乘大法、大乘佛法。
而西天取经工程必然是一个双方契合的契约,对西天和唐王都有利,才有实施的可能性。
如来佛祖为何能说服唐王?
因为他准确地拿捏住了唐王的心思。唐王有所求,却难以启齿。他做了十三年皇帝,看似风光无限,实则内心惶惶不安。
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黄袍加身,但这段宫廷皇权斗争的残酷经历却成了他的一块心病。
谁来为唐王解开心结?如来佛祖的三藏真经正是解药。
而最佳切入点就在魏征身上。他与唐太宗李世民、唐高祖李渊以及前太子李建成的关系错综复杂。
魏征不仅是唐王的股肱之臣,更是他的一面镜子。
然而,魏征却以“梦斩”的形式斩杀了泾河龙王,导致唐王游地府。
秦琼和尉迟恭作为秦王府的嫡系,前门把守。而后门则由魏征坐镇,但唐王还是被黑白无常带走了。这其中的放水之人,不言而喻。
唐王病入膏肓,命悬一线。他心中虽有埋怨,但崔判官的出现却让他看到了生机。
崔判官前世是唐朝重臣,是李渊驾前的礼部侍郎,与魏征是八拜之交。
有了这层关系,唐王性命无忧。
此时,唐王恍然大悟。原来,魏征是在搅浑水,想做和事佬。他通过斩杀泾河龙王,暂时将唐王陷于不义,又搬出父亲的旧部崔判官来救他。同时,他自己还是太子李建成的部曲。
这一番操作,实在令人叹为观止。
不过,唐三藏对于此人并没有好感!
“陈玄奘,陛下召你,为何不见?”魏征指着唐三藏冷冷的说道。
玄奘是唐三藏在大安寺之时,他师傅给他取的法名,而唐三藏中的三藏却是观音菩萨给他取的法名。
出了大唐叫唐三藏,也叫唐僧!
回了大唐自然叫陈玄奘了,
“他见贫僧贫僧就要见他?“陈玄奘冷冷说道:”贫僧经历十四载,取经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