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部分(第3/4 页)
点头道:“栗儿说的好。要么咱们家以后当祖宗供着她,要么干脆休她回家。只把她打发到外面去,她也算咱们家媳妇,惹出什么来,还要咱家顶杠。”
王氏断然道:“休了她。叫我以后哄着她,没门!”
沈淳拍板道:“那就这么定了。枞儿到底姓沈,总会明白的。若是日后为了这个谋害沈家的媳妇怨恨我们这些做长辈的,叫他只管找我来!”
沈栗道:“如今重要的是如何送三婶娘回去。何家是不会不声不响的。”
沈沃道:“这倒是个难处,何家门生多,这些读书人的嘴,黑的都能说成白的。别再叫他们倒打一耙,反而说我们沈家没理。”
沈淳道:“好在那日槐叶在大理寺说到何氏拦着她不让作证,众目睽睽之下,这件事总是翻不过来的。”
沈栗接道:“何况这天下也不止何府门生会说话。”
“哦?”沈凌颇感兴趣道:“栗儿有什么主意。”
何氏与沈家作对,就是与沈栗作对,何况何氏先后出手害他两次。对于这个不择手段的敌人,沈栗是不会有什么同情之心的。既然府中已经决定赶走她,沈栗此时手软才叫跟自己过不去。
沈栗道:“如今整个景阳都在为父亲的事沸沸扬扬。听说酒楼中还有说书的编了故事。叫他们编怎么能和咱们家这些亲历的比?
不提以前三叔的事,只把父亲入狱之后三婶娘气病大兄又藏匿槐叶的事写出来,着人偷偷匿名散给说书先生们,或干脆叫人编成曲子小戏来演,比文人写几句之乎者也有趣多了。
井市之中消息传播最快,来往的人又多,用不了几天,三婶娘就可名动景阳了!说不定外地的人都会听说。到时候,咱们家站着理,又趁着名声,索性大张旗鼓地送三婶娘回何府,看何府能怎么着。”
沈沃笑道:“这个主意好,酸秀才们写几句酸词儿也架不住听书看戏的人多,人多则势众,先叫人知道何氏的坏处,别弄得像是咱们家委屈了何氏似的。这事交给我。”
沈沃交游广阔,他的朋友三教九流都有,这件事对他来说是小菜一碟。
沈栗接道:“就是休书,也不单要祖母自己写(沈涵死了,要休他妻子,得田氏这个正经婆婆出休书),咱们家有一个算一个,都要署名,叫人家知道,这样的媳妇,就是出身再尊贵,咱们家也忍不了。”
一个生下孩子的媳妇,得多能作,才会全家都忍受不了。这样的休书一出,何氏就算硬赖也不能赖在沈家了。
德彰十二年九月,世族何家出嫁礼贤侯府之女,以一份婆家全家上上下下俱都署名的休书名动天下!
第二十一章 好大张的休书
槐叶在大理寺当众说出三夫人拦着不让给沈淳作证的话,何家人就知道不好。沈淳一开释,何泽就备了礼上门探望——探望是托词,主要是探口风,修复关系。被沈府以沈淳修养,府中忙乱不宜见客推了,没见着人。
这几日正思量着什么时候合适再次登门,何府就渐渐听说风声不好:如今满景阳大街小巷都在谈论起沈家那位不安生的三夫人。
起先是什么酒巷瓦肆,勾栏曲舍,驿外桥边,如今连太学、官中都在议论。
到太学中有位学生写了篇《讽沈妇言》,这事算是发酵到了顶点。虽然被议论的是礼贤侯府的后宅,可这位“沈妇”可是出自何家!
何家也不是没仇人!人家平时畏惧何府势大,不敢明目张胆与何府作对。如今趁着风头,悄悄提几句何家姑娘教养如何如何,还不行吗。
把何泽恨的!他又不能叫人到处解释:我们何家的姑娘都是好的,这其中有缘故……有误会……
后宅的姑娘们的闺誉是能拿到外面去说的吗?
这几天何家有适龄女儿的夫人们都跑来哭诉:这可怎么办,何家姑娘的名声都叫何氏连累了,可怎么嫁人呢?
何家老太爷还活着——他运气不好,做过前朝的官,世家都靠名声活着,他不好意思做贰臣,索性退下来,做个族长,着力培养族中子弟。
何老太爷嘱咐何泽:你快别绷着面子了,赶紧的,与沈家和解吧,把何氏的事压下来。何家女没了名声,就嫁不到好人家,没有好姻亲,咱们何家的势力就会缩小,没了势力,你还有什么面子。
何泽连忙吩咐人准备礼物,刚换好出门的大衣服,管家屁滚尿流地爬进来禀报:“老太爷,老爷,不好了,府门前被贴了张好大的休书。”
何泽连忙跑出去看——还真是好大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