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部分(第2/4 页)
指。此战正式决定了关东地区的命运,从此八州之内,再没有力量可以抵挡后北条氏疾风烈火般的侵攻了。管领上杉宪政先是逃到上野的平井城,随即平井城被攻破,干脆亡命越后。天文二十三年(1554年)十一月,北条氏康攻克古河,立足利晴氏之子,同时也是自己外甥的足利义氏为古河公方,基本确立了关八州支配体制。
其实后北条氏得以在关东地区纵横如入无人之境,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善得寺的会盟。那是氏康攻克古河前不久的事情,当年三月,氏康再次进攻骏河,今川义元向甲斐武田信玄(晴信)求援。这个时候,武田信玄正和越后的长尾景虎展开川中岛地区的争夺战,哪有余暇来理会姐夫今川义元的闲事。然而于理不能不有所表示,于势则一旦今川氏战败,后北条氏很可能以骏河为跳板进攻甲斐。于是武田信玄派遣使者前往两军阵中,表示愿为中人,进行和睦调解。
今川义元一心想西进上洛,可是摆不平后方的后北条氏,这个梦想永远只是泡影。情势如此,他立刻接受了武田信玄的建议,派重臣太原雪斋崇孚为联络人,往来斡旋,最终决定三家在骏河境内的善得寺签署盟约。这就是著名的甲骏相三国同盟,从此后北条氏可以全力于先祖早云三岛瑞梦的实现,今川氏则专心打通东海道西进,而武田氏也终于彻底保障了侧背,得以继续在川中岛地区的恶战。
●上杉谦信关东出阵
后北条氏虽然称霸关东,却无力将八州彻底吞下,北条氏康面临着两大强敌,一个来自南方,是自第一次国府台合战后势力不退反伸的南总里见氏,另一个就是来自于北方、强大的越后骑马军团。
天文二十年(1551年),后北条大军进攻上野平井城,名将北条氏繁(纲成之子)身着尊胜陀罗尼母衣,挥舞沉重的铁棒,冲锋陷阵,敌军无不望风而逃。关东管领上杉宪政被迫逃出上野,于次年(1552年)来到越后,以收长尾景虎为养子,传给他上杉苗字和关东管领之位为条件,请求景虎出阵关东,攻击后北条氏。但长尾景虎才想整兵起程,就陷入了川中岛长期鏖战的泥沼,动弹不得。
一直等到永禄二年(1559年),长尾景虎上洛谒见幕府将军足利义辉,得到义辉对其继承关东管领一职的允诺,随即回到主城春日山,厉兵秣马,准备进军关东。为了牵制长尾景虎,当年九月,武田信玄发兵上野。
然而武田氏越是插手关东事务,长尾景虎就越是不能善罢甘休。次年(1560年)五月爆发了著名的“桶狭间合战”,今川义元败死,三国联盟缺了一个角,于是长尾景虎就利用这个机会,于八月间杀入关东平原。北条氏康想要先发制人,派其子氏政联合关东诸侯三万五千人北进,包围了只有七百守兵的枥木城。长尾景虎率所部八千人来救,在离城里半(日里一里半,约为八公里)外扎营。景虎登高而望,见关东联军阵列不整,不禁冷笑说:“是非我之敌也!”于是亲率二十三骑冲阵,所到处无不望风披糜,北条氏政狼狈逃回相模。
因为此次战败,受后北条制压的关东诸侯们骚动起来,纷纷脱离北条的控制,转向协助越后军,比如西上野的长野氏、东上野的横濑氏、下野的宇都宫氏、常陆的佐竹氏、上总的里见氏,以及武藏忍城的成田下总守长泰,等等。长尾景虎势如破竹,前锋直指后北条氏的居城——相模国小田原城。
北条氏康此时已经四十五岁了,不复昔日悍勇奋进的少年心态,他在仔细研究了长尾景虎的战法以后,将全部兵力收缩回小田原。小田原是当时天下第一难攻不落的坚城,氏康又加固了城防公事,储备了足够两年食用的粮草,专等长尾景虎前来攻城。
另一方面,氏康还请求盟友武田信玄出兵协助,威胁越后军的侧背。于是,信玄亲自披挂上阵,翻越碓冰峠进入关东,同时策动加贺、越中的一向一揆进逼越后。与信玄数度交锋的景虎,深知这只甲斐老狐狸不会随便为了盟友的兴亡而动用到自己主力,但是关东各路诸侯却被这一表面文章吓破了胆,逡巡着不敢前进。在谦信一再督促下,才终于在次年(1561年)三月攻入相模,关东联军十一万兵马团团包围住了小田原城。
然而,良机一去不再,此时高大的小田原城已如一道险山,难以攀越。越后军远来疲乏,粮草补给也逐渐困难,关东诸侯们又都心怀鬼胎,于是长尾景虎只好在围城半月以后退去,转往镰仓继任关东管领之位,改名上杉政虎(谦信),然后全军撤回越后。
上杉谦信参拜完毕镰仓鹤冈八幡宫,正式以关东管领的身份跃马归来的时候,发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