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部分(第2/4 页)
两个创业者的生存与战略 205
一切从兴趣出发 210
永远不要进入陌生行业 213
择业的十字路口:行业、公司、职位,哪个更重要?215
关于“转行”的知识扫盲 218
论硕士毕业生的就业尴尬 224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乙肝病毒” 228
寻求职业成功应该认识的三种人 231
第六编 学校不教的人生问题 235
经济独立是人格独立的基础 236
地下室精神与公职观念 239
我该如何改变自卑?242
看不到人生的光明,想要自杀怎么办?247
灰姑娘教我们明天如何谈恋爱 250
相爱即是相守 253
自由职业与断臂山 256
从戒烟经验说到控制网瘾 259
他序:我跟“李令彬先生”的不解之缘
他序: 我跟“李令彬先生”的不解之缘
徐小平
2002年,我收到吉林人民出版社编辑李令彬的一封征稿信,说被我的文章作品所激动,邀请我为他们写新书。
要知道,出版社编辑掌握着出书大权,对于作者来说,是一个至高无上的权力机构。得到他们的青睐而主动约稿,对任何作者,哪怕是余秋雨贾平凹都是一件很有面子的事情。更何况这封特别写给我的信言辞恳切,文笔漂亮,思想深刻,当场就雷倒了我。于是,我就诚惶诚恐地提笔,给“尊敬的李令彬先生”回了信,向他表示了我的感谢和感动,希望保持联系云云。
“李令彬先生”很快就给我回信,他说:“徐老师,我只是一位刚从吉林大学哲学系毕业的学生,做编辑才几个月,希望多多得到你帮助……”
许多大师说,给名人写信,是获得自己人生资源的一种重要方式。瞧,李令彬的这封信,虽然没有让我给他出得了书,但却导致他和我在咨询事业上结缘。一年多之后,“李令彬先生”在我的鼓动下来到了北京,进入新东方做了新东方网站的文字编辑;随后,又成为我的专职咨询助理,一做就是永远。
从离开吉林来到北京,算起来,李令彬在我身边工作已经五六年了。几年下来,他从一个刚刚毕业的年轻编辑,成长为一个能够独立咨询学生、解决咨询者问题、写出优秀咨询文章、现在能够结集成书的优秀咨询者。更可喜的是,在跟随我咨询和写作的过程中,李令彬变成了Robin,Robin成了新浪教育博客的知名博主之一,成了一位有自己独立声望的教育和职业发展咨询专家。
我在新东方做咨询十几年,由于新东方巨大商业培训的支撑,我能够刻意不把我的咨询商业化,我的“免费咨询”为新东方赢得了巨大商誉。但缺点之一,也就无法招揽优秀青年加入我的咨询队伍。做来做去,只有我这个独行侠孤军奋战,这成为我这份有意义工作的最大遗憾。
Robin的出现,弥补了我的这个叹息。由于他的认可、专注、对咨询事业的喜爱,他毫无悬念地、当之无愧地成为我唯一精心培养的专业咨询者,而且是已经得到了众多新东方学生、当代青年赞同,认可的专业咨询者!
回顾Robin陪伴我做咨询的那些漫长而无聊的岁月里,我常常对他说:“我们的咨询,也许帮助过很多人,但如果你自己的职业生涯都不能到达一个光明前景,不能不说是我的失败,是我咨询事业的失败……”
所以,我前所未有地对Robin的成长和职业生涯承担了一种责任,不断鼓励和帮助他在青年咨询事业里努力思考、学习、实践、积累……慢慢地,Robin成了新浪教育博客里的名博,成了教育和职业咨询领域里的新秀,成了这个领域的优秀专家,成了可以代替我解决绝大多数人的问题的可信可靠的咨询师。
我这里想讲一个小故事,和大家分享一下Robin在教育和职业咨询(也就是我的“人生咨询”)中成长的烦恼。2005年下半年,在已经跟着我见习过无数次咨询实例,甚至已经写过若干咨询文章之后,《青年参考》等几份杂志向他约稿,请他开办咨询专栏。Robin给我写信,问能不能以“徐小平咨询助理”的名义为这些刊物写稿?
我希望他能够独立咨询,但看了他写的东西,觉得还不够成熟。具体说,他有些观点、有些说法还需要我来修正。如果以我的助理身份写作,我必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