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部分(第3/4 页)
危险。当然,随便休妻政府也是不允许的,所以就出现了限制男人休妻的“三不出”。所谓“三不出”就是“有所娶无所归,不去;与更三年丧,不去;前贫贱后富贵,不去。”“有所娶无所归”就是指女子出嫁时有娘家可依,但休妻时已经没有本家亲人,如果休妻就会让女子无家可归,所以这种情况不能休妻。“与更三年丧”是指女子入夫家之后和丈夫一起为公婆守过三年孝,与丈夫有了兄妹情分,如果休了她就是忘恩负义。“前贫贱后富贵”则是指娶妻时贫贱,但经过夫妻的同甘共苦后变成富贵,如果休妻,就是势利、背德、没良心。中国人历来讲究贫贱之交不能忘,糟糠之妻不下堂,反对见利忘义、喜新厌旧,所以“三不出”中最得人心的就是“贱娶贵不出”。一旦有人违背了这一原则,必然会遭到舆论的公开谴责。
不管是以前还是现在,甚至是将来,人们因何离婚都会有各种各样的闲话。
离婚闲话多,与之相伴,再婚闲话也定不会少。从古至今,鳏夫续弦、寡妇再嫁也是人们热衷谈论的话题,长久以来人们的内心深处已经认定再婚不是什么光荣和体面的事,于是再婚遭到非议也就难免。童男娶寡妇,处女嫁鳏夫,在众人心目中前者是“捡别人穿过的鞋”,后者则是去做了“填房”。干了这种事情的,男的多半被定义为没本事,女的多半是“嫁不出去”的无奈之举。
最容易招惹闲话的再婚是双方都有子女的。有子女的人再婚原本就是一件极其困难的事,其中涉及到如何与孩子相处的问题。这一问题可以说是世界性的话题,不过问题的关键并不在于此。在中国的传统观念中,生儿育女,传宗接代是婚姻的主要目的。既然婚姻的目的已经完成,那么为什么要再婚?好好领着子女过日子,把他们抚养成人不就得了。所以,已经完成生育任务却还要婚嫁,那就只有一个理由……“性”,这个理由在别人看来是极为羞耻的。
在中国传统社会中,性只有以生育为目的才合法,才道德,除此之外的性都属于“*”的范围,是会遭人闲话的。如果双方年龄较大,闲话则更多了。“一把年纪了,还不安分”这样的话是轻的。如果老夫娶了少妻,闲话更是刺耳。什么老的自然是老不正经,娶了个那么年轻的老婆,小的肯定也不是什么“好东西”。什么自古嫦娥爱少年,有哪个年轻貌美的女子甘愿嫁给老头子?如果不是品行不好,早就失身,就是不能嫁给童男,要么就是另有所图等等。
婚姻“革命”的闲话扯了几千年,至今还有人抓着它不放。人言可畏,一口唾沫就能淹死人,因此,男人女人的婚姻“革命”总是充满波折。当下,时代的进步让可嚼舌根的话题越来越丰富,闲话的内容变得更加丰富了。值得庆贺的是,想闹“革命”的男女多多少少找回了婚姻自主,他们为追逐幸福而冲破闲言碎语的勇气越鼓越足,要彻底革婚姻的命也不是什么不可能的事。
走出现代“围城”(1)
古时的离婚着眼于“七出”之条,而当代的离婚关键词则是“围城”两字。
钱钟书将婚姻比作围城,里面的人像逃避瘟疫一样,争先恐后往外走,而外面的人却挤破了头,拼了命想进去。结婚生子繁衍后代,千百年来寻常百姓都经历着这一普通的生命步骤,周而复始。然而,这一普通的事情什么时候又成了不普通,让人这样又爱又恨呢?
现实生活中,人们渴望拥有幸福的家庭,能够夫妻和睦,像王子和公主一样快乐幸福地生活在一起。很多人都抱着美好的愿望走进了婚姻,然而当终于意识到围墙内的生活与童话完全不一样时,走出围城就不那么容易了。离婚对每个人来说都是艰难的选择,不到万不得已,谁也不愿意轻言离婚。但人生不如意之事十之*,在万般无奈之下,离婚也是必然的选择。
幸福的家庭大抵都一样,不幸的家庭却各有各的不幸,各有各的理由。理由虽然不同,但体现在离婚判决书上的东西却有着惊人的相似,归纳起来基本都是由于夫妻感情破裂。然而,在这个感情破裂的背后却又有着更多不为人知的故事。也许是当事人碍于脸面不愿公开自己的私人秘密,因而也只能选择感情破裂一说了。
导致夫妻感情破裂的原因有很多,而性格不合造成的更是不在少数。江山易改,本性难移,想改变一个人的性格谈何容易。一组幸福的婚姻,一般来说夫妻双方是互补型的,夫妻两人不管是太强还是太弱,夫妻性格彼此太相似往往会造成家庭悲剧。俗话说,舌头哪有碰不到牙的时候。两个人生活在一起,难免会磕磕碰碰。如果不能相互忍让,相互理解,就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