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部分(第3/4 页)
笔试,属于关于中药的普通知识,如果给考生一台连接网络的光脑,在网上一搜,每个人很轻松都能舀到满分。
张景云倍儿有信心,这种题目他就是闭着眼,也不用担心,他上辈子就能答对百分之八十,现在,踏上了修者之后,记忆了简直是过目不忘,《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什么的,早就印到了他的脑袋里。
张景云觉得他简直就是欺负人,不过,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感觉的真是太爽了。
怪不得人们都喜欢不劳而获了。
张景云在试卷上一撮而就,满分,绝对的。
暗爽心头,张景云答完药材的理论知识,对于光脑上出现的人物模型,戳穴。
考完试,哪怕张景云是个稳重性子,他的自信心已经爆棚,不得不说,这和张景云来到这个世界,发觉自己变成了文盲,一直有点自卑有点关系,换成谁,谁不自卑啊,在他的世界,哥德巴赫猜想是个珠穆朗玛峰,好了,一觉醒来,哥德巴赫猜想变成了一加一等于二的常识了,换谁,谁不觉得自己矮半截啊。
好歹让张景云在中医上找到了点自信心。
下午一共考两场,张景云结束了第二场考试,排着队就进入了第三场。
每个人桌子上放着一个砂锅,砂锅下可以点火,旁边一座小山一样的药材,还有一罐子清水。
参加过外科考试的考生,立刻脸都黑了,亏得他们刚刚赞美了中医教授,出了上一场如此简单的题目,没想到啊,没想到,居然还是一丘之貉。
瞧瞧,这情景和外科考试时的一样,尸体变成了砂锅,内脏变成了药材,手术器械变成了清水,又想坑我们是不是?
考生的眼睛里都是戒备,大家都不傻啊,就是傻的,在第一考场出来,被长辈们一说教也知道第一场考试里有多少个坑。
啪啪两声鼓掌,被考生的心神吸引过来,屏幕里教授笑眯眯的道,“现在我给大家说一下考试的题目,大家请放心,咱们中医院和西医院那些缺德的不一样,绝对不会干给人挖坑,却不吱一声的缺德事。”
在第一场被坑的厉害的考生,险些洒下一把热泪,知己啊,挖坑不吱声,可不就是缺德吗。
看着考生有些放松,张景云反而提起了心,第二场的题目如此的简单,根本就分不出成绩段,太浅显了,分不出真实的水平,所以动真格的应该在第三场。
老教授继续,“我们中医院出的题目很简单,一个半小时之内,煎出一份药,你们面前那堆药里,你们可以随便挑选材料,不拘是滋补料理药,美容养颜药,壮阳补肾药,总而言之,一个半小时内,煎出一份成品汤药。”
一个半小时内,煎出一份成品汤药?
这个要求说起来简单,却哪有看起来的简单。
中医煎药,并不是把所有的药扔进一个锅里煮就行。
煎药的要领也是常识,器具,水量,火候,都是小问题,大问题是水泡和煎药的时间。
叶茎花,根种子果实,短的的有二十分钟,长的有一个小时,每个药方的煎药时间也不定,而且泡水的器具只有一砂锅,一灌满水的罐子,除非最后煎药的时候不用清水,否则的话,水泡的器具,只有一个,也就是说选择的方子里,不能有一种以上需要独立泡水,泡水时间又超过一个小时的药材。
煎药和水泡的时间加起来也不能超过一个半小时。
一个半小时,这个时间相当的要命。
而且,那一堆药材,根本就是一个杂货铺子,没有清单,没有数量,在没有整理之前,谁也不知道,那堆药材里到底有几种药材。
要辨认药材,脑袋里要有各种药方,要知道每中药材的水泡时间,知道每个药方的煎药时间,而且没有称量工具,完全的靠手感,这个考题,考的绝对是真才实学,比珍珠都真。
一时之间,考场的气氛相当的统一,考生们行动一致,都先开始整理药材,之后,陷入了思考。
张景云瞬间就在自己脑中抽出了几十张药方,总之就是煎药的时间越短越好,泡水的药材越少越好。
根据面前的一堆的药材,张景云择定了一张药方,快速的开始处理起来,他没有发现,因为有的考生弃权,考号本来应该在自己身后的易小尘,跑到了自己斜对面,此时眼睛眨都不眨的看着他的动作,手底下一刻不停完全复制他处理药材的动作,张景云把药材切成半寸,他的手底下也不会多出一毫。
不过,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