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3章 百般纠结(第1/2 页)
在南疆抓获李维得到书面供词与他猜想的相差无几,只是李维所知也并不多。
南疆造反,一是因为因为晋王之事,李家遭受软禁,仅他一人逃出。后来又被蒯龙威胁他爷爷李登书,离开京都之前,张百川让人找到他,让他拿着书信前往南疆,可藏身在张凡如的大将军府中。
李维虽然不知道张百川为何要帮自己,但当时也没什么别的好去处,这才辗转从东域来到南疆。
张凡如与张百川并无血缘关系,但早年张凡如在京都还身处微末之时,偶然得到张百川赏识,得了一个“同族”身份的认可,一路被张百川扶持,最后在李维父亲死于意外,李登书被朝廷调往京都出任高官开始,张凡如在南疆逐渐掌握大权,成为南疆大将军。
除了最后胜任大将军之时是张百川举荐,其余事项和相互的关系,旁人并不知晓。
李维到南疆之后,张凡如看了张百川的信函,果然收留他在府中出任幕僚。
直到京都传来消息,张百川在金殿之上被蒯龙当众斩杀,女帝要禅位给蒯龙。
然而,蒯龙却“逃”出京都返回西疆。甚至女帝都想要“逃离”京都之事传来,李维和张凡如商议,大蜀国看样子形势大乱,要为自己谋一条出路。
紧接着东域马明峰自立为东蜀王的消息传来,异变似乎真的来到。
张凡如召集十城的城主和城守商议,李维趁机点明而且分析各种形势,张凡如的亲信又推波助澜,南蜀国就这样“独立”了出来。
如果不是蒯龙御驾亲征,蜀国要想轻易的在南疆有所突围收复,也没那么容易。这才是张凡如敢独立的根本原因,但马明峰前面喊出了要为张百川复仇的口号,他却听从了李维的建议,只立国而不喊什么口号,以免蜀国以为东、南两个方向都是一致的目标,到时候蜀国为了保住东域的经济,而选择首先与南蜀开战,自己做了别人的试金石。
李维并不知晓张百川受命于南山的使命,因此他所说的多半还是因禅位风波自以为是个最好的机遇。
他是走投无路,自然也是最希望张凡如能立国的,这样他才不至于像个缩头乌龟一直在张凡如的大将军府躲藏。
原因简单得让蒯龙的担忧暂时放下了。至少南山上师父交办的事并没有外泄,南山和蜀国之间的关系并没有外界知道有两种态度。
至今他都难以理解为什么师父的父亲和师父会做出不同的选择。要说起来他和张百川都受命南山,但各自的使命却是迥然不同。
然而,师父临到身故,召回了他和一众师兄都不知晓身份的李沛,也不愿将实情告诉自己,又是为什么他依然还不知道。
父亲和爷爷的冷酷,置自己这个血亲不顾到这般,实在是令蒯龙无法和那个在西疆威名赫赫又仁爱厚重的镇西侯联系到一起。
这到底是一盘棋,还是师父临老了异想天开,蒯龙已经无法证实了。
南山之上,记忆中虽然还有一些师兄,可是离开数年,这些人到底是怎么想的,师父临终前有没有别的安排,他都不知晓。莫录能从南山离开到凤岐,其他人又会不会去了另外的地方,比如到东域和马明峰联系。
种种的纠结,让蒯龙实不愿成为大蜀国的帝君,而今改朝换代之后,到底大蜀国和南山之间的纠葛已经划上句号,尘埃落定,结束这一千三百年的关联,还是又进入另一个他尚不知晓的局面,都还不得而知。
师兄毕旧离开大营之后,蒯龙命令起营向东英王易凤英的驻扎地靠拢。
骑着小白一路前行,望着远方,表面平静,实则内心的忧虑依然深重。
南疆的平定并没有给他带来太多的喜悦,反而是一连串的问题和纠结让他难以释怀。李维和张凡如的反叛理由终究还是太直接,并没有解开心中的未知。
张百川对李维和张凡如的做法,究竟只是顺手为之为了将来的不可知做的准备,还是在为了他受命于南山的目的布局?蒯龙无法确定,但他知道,这个问题必须得到解答。
相比于南疆反叛现在看来很容易理解,东域的状况就如同迷雾之中,无法看清了。
他极力压制自己立即前往南山探寻李沛和抛弃自己的蒯家询问的念头,才能让自己想起还有一国的安定和西疆依旧存在危机的可能,专注于眼前的局势。
大军抵达易凤英在东海城外的驻扎地,大营中的情绪并不紧张,甚至魏玉华都从北域又再度赶来。
“魏爱卿,请起。”在中军大营之中,蒯龙对着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