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部分(第3/4 页)
“投机倒把是计划经济的产物,是市场体制不健全的产物,国家应该分别对待。一方面要健全机制,合理引导;另一方面,要大力展中介组织,搞活经济。对利用非法手段体制财的,要坚决打击;对正常的市场行为,要坚决保护。”
这个观点通过郭德兵的署名文章表出来,肯定要捅马蜂窝的。
“要谨防资本主义道路……”这是扣帽子了,仍然纠缠于姓社姓资的问题。
翻着报纸,张扬一遍遍地思考着利害得失,最终,一拍床沿,坐了起来,道:“富贵险中求,如果历史大势没有因为我还生改变,小舅肯定会成为万众瞩目的政治新星。”
张扬一直在床上睡不着,等他刚睡着的时候,便被人纠了起来,拉到了堂屋之中。
张扬睁开惺忪的睡眼,看到堂屋有三个人:父母亲和舅妈。
舅妈脸上还有泪痕,显然刚刚哭过,此时,正又气又恨地看着张扬,不知说什么好。
父亲张方建黑着张脸,把刊小舅文章的报纸往桌子上一拍,从喉咙里喷出怒火:“张扬,你干的好事,今天非打断你的腿,让你吃吃教训。”说完,站了起来走到厨房去拿起一根柴块,再次走到张扬面前,扬起柴块,往张扬身上拍去。
“啪。”张扬见机得快,端起一根小板凳挡了一下,柴块从中间断成两截,自己也被反冲力撞倒在地上。
“不会吧?用力这么猛?”张扬知道这次父亲是真动火了,站起来就跑,一会儿便遛得没影儿了。
郭珍和舅妈看到张方建动真格,打坏了孩子,这还得了?赶紧一左一右拉住张方建的手,张扬才得以跑脱。
郭珍两行眼泪儿下来了,拉住张方建,哭着道:“这是怎么回事?你干嘛这么大的火?孩子这么小,你这么大的力气,打坏了怎么办?”
张方建看着手里断成两截的柴块,才反应过来,自己用的力确实太大了,一扔手里的柴,长叹一口气道:“你儿子不小了,都知道闯货了,闯了天大的货啊!”
事情要从张扬和郭德兵向报社投稿说起。
稿子通过邮车慢悠悠地到了北京,邮件到了三家报纸的编辑部以后,并没有引起编辑们的注意,一个偶然的机会,《经济日报》的编辑打开了信件,文章的前两句话便把他吸引住了:“中国的改革开放史,必然是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历史。计划经济不是资本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是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
这种观点在当时来说,确实是振聋聩!
这是彻底贯彻的张扬关于“一句话抓住眼球”的指导思想,把如此前卫的语言用在了文章的开篇。
编辑看到这两句话,心情顿时抑制不住地激动,控制住感情,慢慢地把文章读完。后文主要是针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经验,以及对城市经济的借鉴意义,除了关于“投机倒把”的论述与当前的政策走向不大一样以外,再没有大胆的语言,但是观点新颖、逻辑清晰、论述严密,不失为一篇极为经典的理论文章。
编辑马上将文章送到总编那里,总编看了以后,也拍案叫绝,但总编也吃不准,马上报到了中宣部,中宣部又传到了长处。
长大笔一挥,将前两句话划掉,让《经济日报》照。
一篇文章闹出了如此大的动静,自然惊动了各方。划掉两句话的手抄本文章,迅传遍了京城的角角落落。一天之内,各种针对文章的评论顿时送到了三大报的编辑处。于是,才有了第二天报纸上热热闹闹的场面。
与此同时,各方的焦点都集中到了一个名叫郭德兵的人身上。
按理说,一个退役军人,是无论如何也写不出如此好的文章的。某些别有用心的人开始猜测,这件事背后肯定有人在幕后操作,为什么会选中一个在西部小乡镇的司机,这里面到底有什么玄机?
有人耐不住寂寞了,赶紧就此事展开了调查。
郭德兵被客气地请走了,来的人是省委宣传部的同志。一辆小车在三溪镇门口一停,与镇党委书记通了气,直接把郭德兵给带走了。从省城到三溪镇,要七八个小时的时间,显然,省委宣传部的同志昨天深夜就出了,是连夜赶到三溪镇的。
等县里的邮车慢悠悠地开到镇上,大家看到报纸的时候,一些聪明人才猜测到郭德兵被带走的原因,而大家看到另外两家报纸对郭德兵的文章的否定态度时,便猜测:
这次郭德兵肯定要倒大霉了!
镇上出了这么大的事,镇党委书记哪里坐得住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