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部分(第3/4 页)
声的议论中一直沉默的李世民忽然问道:“各位合计的如何,这两条路走那条比较妥当啊?”
众人又再次沉默了良久之后,尉迟敬德先开口说道:“殿下,属下认为还是第二条‘清君侧’吧。太子这些年来不断的逼迫我们,不停的污蔑殿下,拉拢天策府官员,各种手段不停的运用。前些天还利用匈奴来袭的理由调走殿下麾下兵马。殿下一步步的退让,他就一次次的紧逼,这样什么时候才能到头啊。与其让他用阴谋诡计先逼死秦王,再害死属下,还不如真刀真枪的拼个你死我活。真拿起刀枪来,他太子可不是我们的对手。”
“这个君侧怎么个清法?”侯君集面色严肃的娓娓而谈:“逃跑不是办法,这个‘君侧’是必须清的,大家想想怎么清吧。我们是在长安发动,还是先回洛阳,点齐兵马在动手。”
“我认为还是先回洛阳比较妥当。”长孙无忌此时也不再摆弄玉环了,慢条斯理的说道:“长安附近秦王的兵马都已经被齐王调走了,我们所能掌控的军士,加上府中的卫士全算起来也不足五百人。何况还要留下人手护卫秦王府。防止太子手下狗急跳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万一事败也好留有余手护送秦王以及家眷离开长安。这样算来我们所能调动的也就是三百人左右,人手太少做不了这样的大事。所以,我认为还是先到洛阳,点齐兵马再杀回长安比较稳妥。”
听及长孙无忌条理分明的话语,众人再次争论了起来,长孙无忌以一对多,不急不缓的逐一反驳,一时间厅内人声喧哗,沸沸扬扬。
…………
今日第二更送上。另外再次向各位朋友求推荐,求收藏,请大家多多支持。再次拜谢各位。
xs xs
第一第十六章 事变前夜
李世民此时的心理是比较倾向于在长安动手的,他怕的不是太子,而是李渊,。所有章节尽在 xs李世民有信心斗败太子,却没有信心和掌握唐朝最大权利的李渊一决高下。李世民和李渊对上的结果一定是血流成河,生灵涂炭。这也是李世民不愿意看到的
念及于此,李世民打断了属下的争论,问道:“若是不考虑兵马人手的问题,我们怎么解决太子和齐王呢?”
尉迟敬德接言道:“秦王只要能将他们引到一处,我负责带人动手,保证万无一失。”
“怎么引?太子和齐王出行两人加一起的护卫有近千人,若是在一刻钟之内解决不了,东宫的薛万彻带领的三千护卫就能全数到场,紧接着就是长林军的五千人马,我们只有三百人不到,怎么可能万无一失,尉迟将军,你的话说大了。”侯君集反驳道。
尉迟敬德对侯君集说道:“这不是战场,不讲究拍兵列阵,人数多寡不重要。这是宫变,若是有地利之便,只要找一狭窄地段,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击杀太子和齐王,其下属必乱,只要阻挡乱军一段时间,则大事可成。”
“说的好。”李世民赞叹道:“只要找到合适地点,尉迟将军此计可行。5?”
“狭窄的地点我倒是想到一个地方。但是……”长孙无忌提出了反对意见:“不说殿下能否将太子和齐王引至理想地点,大家不要忘记这长安城里还有李靖和李世绩两路兵马,只要两位将军将的兵马调动起来,我们就万劫不复了。”
李靖和李世绩都是忠于皇帝的,李世民现在还没权力指挥两人。长孙无忌的话让李世民一阵头疼。
这个时候高士廉主动站了出来,说道:“殿下,我和李靖、李世绩打了多年交道,对他们还是有些了解的,让我去试探一下,估计两位将军不会对殿下伸出援手,但让他们按兵不动,保持观望还是很有可能的。这尽可让我去试试。”
“如此就辛苦舅丈了。”李世民大喜之下急忙连声称谢。
如此一来就剩下伏击的地点和引太子上钩的问题了,李世民连忙向长孙无忌问道:“无忌,你刚刚想到的地点在那里?真的适合埋伏吗?”
“玄武门。”长孙无忌胸有成竹的说道:“玄武门守将常何是殿下昔日属下,后被太子调去。殿下和他有同袍之义,他本人又有名利之心,只要殿下亲自前去,以昔日情分为基础,以将来名利为诱饵,说服他应当不难。xs”
李世民低头沉思半响,仔细回忆往日和常何的相处,不为人察觉的暗自点点头。以他对常何的了解,说服常何不成问题,于是缓缓的道:“常何那里就交由我来处理,当可无虑。”
最后就剩下了最关键的怎么才能将太子和齐王引至玄武门,众人乱糟糟的商量半天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