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部分(第3/4 页)
借势实质上就是道家最高行为准则“契道”应用之一,当然,如果将‘势’理解成‘万物运行的趋势’、把‘道’理解成‘万物变化之规律’的话。两者就几乎可以划等号了。所以借势既可以看作成功的手段,又可以上升到人生的高度 电子书 分享网站
第十一节 有了前奏 这后面的事情也就好办些
第十一节 有了前奏 这后面的事情也就好办些——人情与人脉
我一向都是比较独立的人,不喜欢去附和别人,也不欢喜受人干扰,我不想欠别人的,也不想别人欠我的。所以一向都是独特立行,更郁闷的是,很多的时候我想做的事碍于谁谁谁的面子不得不放弃,明明有的时候我不想买别人的账,却不得不买账,很多的时候按规则解决不了的问题,一支烟却解决了。我那个时候完全搞不懂,这是什么意思!我也觉得这完全跟什么法制社会不一样嘛。于是我一个人跑到上海,美其名曰为了见识上海的先进的国际理念,实际上是怕了不厌其烦的应酬。我思考了其它国家的情况,却发现中国有一个怪现象。
人情!
经过多年的思考,直到现在我才想到当时我是多么的单纯,还好,我的思想已基本成型,所以不会像以前一般那样对这个东东过于敏感了。存在未必有意义,存在必有理由。于是,多年后,才知道我当年错的是多么的离谱。
人情存在的理由是什么?
我们推翻了封建主义,将封建主义的很多东西抛弃不用了。这给我们一种错觉,认为封建主义已经离我们很远了,但是不得不承认,很多东西,几千年来已经形成了传承,根本不存在于形式之上,比如,重男轻女,迷信,宗教,文化……中国人是最重视传承的,尤其是子嗣宗族的传承方面,表现得尤为突出,宗族,宗族旁支,联姻,将一个单传的家族开枝散叶,这是人情关系的一方面,如今虽然这种宗族关系已经弱化了,不过,却以另外的形式存在,堂关系,表关系,叔关系,子关系,同样是一张庞大的关系网。这种关系网因为血缘或者亲戚关系而存在。将单独的个体联系在一起。因为这种关系,往往引起这样一种现象,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因为这种关系包含了一种信任关系在里边,我要做一件事不用自己的亲戚,还能用谁?不用亲戚何以保证忠诚度与凝聚力?这就是利益共荣,一开始就将大家的利益绑在了一起。所以长时间都有任人唯亲的现象存在,包括现在。同时,在社会中不仅仅是宗族关系,还加入了利益关系在里面,这种利益关系尤其体现在官场之中,利益又把利益相关的一群人给凝聚在一起,形成一枯俱枯,一荣俱荣的局面。这又是一张网。
再就是权力结构的问题,自古以来,社会中的权力分配都是不平衡的,商场官场都是如此,权力集中在少数人的手中,因为缺少一个强而有效有监督机制,于是这种权力对资源的调控有着相当大的随意性,即可以调用资源这样,也可以调用资源那样,比如,招商,招标,我可以给你,也可以给他,于是这些就出现了,通过礼物,吃饭等方式取
得联系,从而为自己取得利益,当然取得联系并不是一定要取得利益才运用这些手段的,也有可能是为取得潜在的利益,可以算作是感情投资。实际上这就是一个“抛砖引玉”过程,也是一个“各取所需,皆大欢喜”的局面。中国人还有一种习惯,讲义气,讲面子,这种义气与面子有的时候会奇怪的凌驾于法律与道德之上,投之以桃,报之以李。如果我收了你的桃,却不还你李,那么在道义上是站不住脚的。吃人的嘴软,拿人的手短,所以不管是因为无奈,还是因为利益,逐渐就形成了这样一种现象,礼尚往来,礼多人不怪。变成一种时尚。这诸多因素杂在一起变成了中国这种特有的关系网——人情网。这里我再出一个馊点子,当然也不是什么新鲜玩意儿了,就是在选择那一节里讲的“以舍之名行取之实”在人情事故中有很大的应用,先取后予,刚才讲到中国人喜欢,投之以桃,报之以李,又喜欢礼尚往来,那么这样,假如你给了某人“一”,虽然你不要求他还,但是,在道义上与精神上他就已经欠了你“一”,那么,你要叫他帮忙,他就不好推辞,于是,我们时常出现这种情况,谁谁谁以前帮我们做过什么事,有一天,他要我们帮他做什么事,尽管想拒绝,但也拉不下面子。反之,你帮了谁谁谁,那么你要谁谁谁帮忙,这也是理所当然,就算谁拒绝了,他也会因为“欠一”而心中有愧,而人情、关系就在这样的我帮你,我坑你,我帮你,我坑你的过程中建立起来了,当你来我往多了,最后谁也记不得总的来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