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部分(第2/4 页)
汉末年社会动乱的时候,从北方避难或者避乱到江东的。因为当时这个战场主要在北方嘛,北方是战乱的这样一个区域,所以北方的士人就往南方跑,有的到了江东,有的到了荆州,这些人我们称为“流亡北士”。有哪些人呢?张昭、诸葛瑾、步骘、张纮、严畯、是仪。大家看一看这些人也都不是江东人,但是他们是士人。这个士人倒是不成集团,就是在孙权接班的时候它不成集团,它是流散在各地的,但是是一个政治势力。
第三股政治势力呢?江东世家大族,简称“江东士族”。这些士族在江东地区有四大家族,四大家族按照次序是虞、魏、顾、陆,叫做江东四大家族。
那也就是说孙权的政治地图是这样的,三股政治力量:淮泗军事集团,或者是淮泗将领,我们算它红色;“宾旅寄寓之士”,或者说是流亡北士,我们算它黄色;江东世家大族,或者说江东士族,我们算它蓝色。红色代表着什么呢?枪杆子。黄色的流亡北士代表什么呢?笔杆子。蓝色的江东士族代表什么呢?钱袋子。一个政权要巩固,这三个“子”你必须要抓在手上,枪杆子、笔杆子、钱袋子,缺一个都不行。而孙权本人又是一个十八岁的小孩子,这个时候周瑜站出来支持他,作为淮泗军事集团的领袖站出来支持他,枪杆子就到了孙权的手上,这事情就搞掂了一半。然后张昭呢,他是流亡北士的一个代表,他站出来支持孙权,就意味着流亡北士有可能支持孙权。但是我们要讲清楚,这个时候还主要是张昭和张纮,其他人没来,但是张昭他这样做他起到了一个表率作用,起到了一个模范作用,起到了一个带头作用,所以后来像诸葛瑾啊、步骘啊、是仪啊,严畯这些人,陆陆续续也到了孙权的将军幕府,那么笔杆子就抓到手上了。那么剩下的就是蓝颜色的钱袋子,钱袋子能不能抓到手呢?
而且我们还要知道,孙氏政权毕竟是在江东建立的,江东建立的政权如果得不到本地人的支持,你是不能持久的。蜀汉政权灭亡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它得不到本地士族的支持,就是益州士族总是持一种怀疑、抵抗、不合作态度。孙权要在江东站住脚,继续争取江东士族的合作,也就是说用北京大学教授田余庆先生的话来说,孙权必须实现孙氏政权的江东化。我们回过头来看孙权建国,大家就会知道,最后他一文一武,他的丞相和统帅都是什么人呢?丞相是顾雍,统率是陆逊,全部换成了江东士族,用我的话来说就是孙氏政权最后“泛蓝”了。所以“泛蓝”就是江东化。
*孙氏政权的“江东化”说明孙权最终是在江东站稳了脚跟,这为他将来建立“三分天下有其一”的东吴政权奠定了基础。而周瑜和张昭在孙权最初接班时候的鼎力支持,对孙权掌控局势可以说是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其中,周瑜还给孙权介绍了一个重要人物,这个人物对孙权来说也是至关重要。这个人是谁?他来到孙权身边究竟有什么重要的意义呢?
那么我们明白了这样一个背景以后,我们就知道又一个人的意义了,这个人就是鲁肃。鲁肃是周瑜推荐的,周瑜去跟鲁肃说,当今之世,我们要选择一个好的老板,应该选孙权,如何如何,鲁肃就跟着周瑜到了孙权这里。这件事情意义非常重大,为什么呢?我们可以从四个方面来分析鲁肃的意义。
第一是身份。鲁肃是江西人,这一点他和淮泗军事集团有共同语言,都不是江东人。第二,鲁肃也是“宾旅寄寓之士”,就是他也是一个流亡的、依托于权贵的这样一个士人,他依托的是周瑜。所以,在这一点上,他和张昭这些人有共同语言。第三点呢,鲁肃是不喜欢袁术的。袁术原来要任命鲁肃做东城县的县长,鲁肃拒绝了,这才跑去依附周瑜。所以他在政治立场上,他是和袁术划清界限的,这一点他和江东士族又有共同语言。就是鲁肃是一个和三股政治力量都说得上话、都有共同语言的人,这是他的身份。
第二是他投奔孙权的时机。我们知道孙权接班的时候是非常地困难,而鲁肃此刻早就到了江东。我们要知道鲁肃到江东来跟谁来的?跟周瑜来的,但是他到了江东以后他不依附孙策,这一点很重要。就按说你是周瑜的人,你就应该跟着周瑜去帮孙策嘛,他不去。有一条史料说鲁肃和孙策见了面,但是这条史料靠不住,已经被历史学家考证过了,应该是没有见面。孙策去世以后,鲁肃不打算投奔孙权,他打算投奔谁呢?他打算投奔一个叫郑宝的人,这个郑宝是什么人呢?不知道,没传的,可见他不怎么样,不是什么人物。那鲁肃宁肯去投奔郑宝也不投奔孙权,说明当时流亡北士或者“宾旅寄寓之士”这些人不看好孙权,他们是犹豫观望态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