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部分(第1/4 页)
今日的天气特别好,太阳早早的就爬上屋脊,云山街两旁的行人过道上,没有往日小贩摆摊叫卖的声音,有的只是一眼望不到头的男女老少。
百姓们手中都提着篮子,里面装的都是一些不值钱的小玩意,有鸡蛋,有红枣,有核桃,有水果。他们今天一大早就见守备军堵在李府门外,打听过后才知道李家公子要上京赶考。这样一传十,十传百,百传千,到最后整个县城内的百姓都得到了消息。
李青云看到百姓们赶来为他送行,心里百感交集。
百姓们将手中的篮子不停的递给李青云,这些东西虽然不贵重,但都是百姓们的心意,李青云推辞不下,只能从每个篮子里面都取出一样东西,交给身后赶着马车的牛三。但饶是如此,东西都差点将整个车厢塞满。
“青云谢谢父老乡亲的好意。”李青云朗声说道。曾经这种场面只在前世的电视据中看到过,没想到今天会发生在他的眼前。
“李公子定能金榜题名。”街道两旁的百姓大声回应道,那声音就像九天之上的炸雷般,隆隆作响。
李青云鞠躬致谢。
就在他快要走出云山街时,在远处街头看到一直没有出现的田三好,还有天地会的众位兄弟。
田知县挺着大肚腩,手里提着一个木桶,与众位兄弟站在烈日下,看着向他们走来的李青云,脸上满是笑意。
“李兄弟,他日若是鹏程万里,可别忘记做哥哥的我。”田知县开怀大笑的说道。
李青云含笑点头,他不知道该说些什么,在众位兄弟关切的目光注视下,他只能不断的鞠躬来表达此刻的心情。
田三好将手中的木桶递给李青云,大笑道:“叶统领的酒喝了,我这家乡的水是不是也要喝完?”
李青云差点一头栽倒,这么多水,要是喝完不得胀死他?但这是云山县的风俗习惯,只要是远行的游子,离别时都要饮下家乡的甘泉,好不忘记自己的根。
“牛三,马车中有水瓢吗?”李青云转过头突然询问道。
牛三不解何意,从马车内找了找,由于此去京城万水千山,要是晚上露宿在乡野,总要有取水的东西,因此马车中备有水瓢。
牛三将找到的水瓢递出去。李青云接过水瓢,从木桶内舀出一瓢水,淡笑道:“喝一瓢总行吧?”
田知县眉头微皱,水桶内的泉水并不多,依照风俗必须喝完:“这喝一瓢有何讲究?李兄弟要是能说出来讲究,今天就破例只喝一瓢。”
李青云大笑一声,看向周围的自家兄弟,和身后的老百姓,朗声说道:“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
ps:(本卷终章,第二卷名满京华明天正式开启。)
第192章 初来乍到
李青云嘴里叼着一根茅草,翘着二郎腿,哼着小曲,躺在不太宽敞的马车内。车厢里面在莲儿的细心照顾下,铺着厚厚的被褥,将马车的颠簸降到了最低,躺到上面舒服的要死。令他略微恼火的是,车厢里面装的都是百姓们临走时送的东西,各种味道夹杂其中,令本就不太宽敞的车厢别提有多难闻。但没办法,这些东西都是百姓们的心意,他又舍不得将其扔掉,只能等到达江宁府后,在想办法将车厢内的东西处理掉。
李青云觉着躺的时间已经够长,从狭小的车厢内站起身,舒展了一下筋骨。从云山县出来已经整整一天,他是吃了睡,睡了吃,精神头别提有多饱满。就是可怜了牛三,一路为了赶时间,飞也似的赶着马车,中途路经驿站时,还换过一匹马,就是为了少爷能尽早的赶到京城。
“牛三,快到江宁府的地界上了吗?”李青云心情很好,掀起马车珠帘,大口的吸着外面的新鲜空气,好奇的询问道。
牛三这次能陪着自家少爷赶往京城,是老爷和少爷对他最大的信任,因此卖起力气来绝不含糊,手中的马鞭不停的敲着马背,听到少爷问他话,回过头咧嘴一笑,朗声说道:“回少爷的话,最迟今天晚上就能到江宁府。”
李青云微微颔首。躺在马车内是挺舒服,同时又很枯燥,想要静下心来修炼功法都不成。
云山县的西港口原来的水运路线四通八达,但由于经济的向东转移,很多线路都已被撤销,这里面就包括直接到达京都的船舶。因此江宁省内的人想要前往京城,必须要到江宁府的北港口乘坐出海的船舶才行。
这也是为什么云山县会战过后,书生的会考没有选在其它临近的几座县城,而是放到江宁府由谭宗亮亲自主持,目的就是方便众位书生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