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部分(第2/4 页)
一怔,思维瞬间恢复了清明。
所幸人们的注意力都集中在太子、皇帝和朱长贵的身上,并没有人注意到这段插曲。她不由得朝李正煜望去,见他一双眸子透过手臂也正瞧着自己,不由得有些恍惚。
就在此时,殿中忽然有一个声音传来“炜儿,朕看这个太子之位你是坐的太稳了点!”
皇帝的声音冰冷而不带一丝情感:“今日起,革去李正炜的太子头衔,废为庶人,神碑一案交于大理寺审理。”
李正炜原以为自己已是死罪,但听到皇帝的话,知道事情还有转寰的余地。于是深深地磕下头去:“儿臣领旨。”说完便跟着早已立在身后的忻毅去了。
皇帝转过头来,审视着仍旧跪在地上的韦一平和朱长贵,良久才道:“两位爱卿皆是朝廷之肱骨、社稷之栋梁,朕又该如何处置你们呢?”
朱长贵抬起头,向着皇帝朗声说道:“臣已说过,要用顶上乌纱保太子无罪。”他语气略滞,复又说道:“保庶人李正炜无罪。”说罢君臣二人对视良久,大殿上本已凝滞的气氛更见焦灼。
皇帝沉吟良久,语气中带着三分落寞:“也罢,宰相自入仕以来,已有四十三年,也该歇歇了。从今日起你便告老,颐养天年去吧!”
朱长贵深深拜倒,行了三叩的大礼,才道:“微臣领旨谢恩。”
他衰老无力的背影和掷地有声的回答落在大殿众人的眼里,连素日对朱家权倾天下颇有微词的人,也不由得真心感佩这个三朝老臣。
柳长宁深藏的恨意仿佛地底深处的熔浆炙热翻腾,几欲喷涌而出。什么老谋深算,什么演技高超,和眼前这个人比起来都不过雕虫小技。朱长贵借着太子一事避世,却也给天下人留下了直言力谏、刚正不阿的印象。等到太子借他人之手被除去之时,他又可以打着正义的口号卷土重来。那时候,不仅皇帝对他深信不疑,全天下人也都成了他的依傍,翻手之间能让朱氏一族站上权力的巅峰。
皇帝眼见着朱长贵的背影渐行渐远、直至隐没不见。又用锐利如刃的目光盯着韦一平:“太傅对此又作何解释?”
韦一平一生自负精明机智、料事如神,却不料今日在朱长贵面前一败至斯。他想到端肃皇后早死,韦家早已失去了皇权的荫蔽;太子羽翼未丰,又不为皇帝所喜;朱长贵虎视眈眈,背后又有朱贵妃鼎力相助;几位皇子接连成年,已成犄角之势。他的心深深地荡了下去,今日神碑一事,结果已然分明。
他抬起头来,平日里保养得鹤发童颜的一张脸如今疲态毕现,脸上老泪纵横,已是英雄末路的状态:“臣,虽无过,却有罪,太子落入今日窘境,实在有负端肃皇后的临终之托和皇上多年的信任。臣唯有一死以证清白,望皇上能彻查此案,还太子一个公道。”
说罢,他攒足力气朝着殿柱猛扑过去。殿中卫士身形极快,几个箭步已到了韦一平的身旁。何奈韦一平一心求死,却也是救援不及。鲜红的血液汇集在韦一平的尸体之旁,竟成了牡丹盛放的形状。妖冶诡异的情景成了殿中每一个人心里永生难忘的梦魇。
柳长宁双目紧闭,身体也因为极力隐忍而微微颤抖着。韦一平这是在用自己的生命为李正炜鸣冤叫屈,可谁又知道,他即使舍了一条命却仍旧挡不住朱氏一族的凌厉攻势。若是他日韦一平与李正炜在地下相逢,又会做何感想?
皇帝虽然面冷心冷,但是见到辅佐自己半生的老臣撞死在自己面前,心中却也受到了极大的震动。他双唇动了几动,竟说不出话来,过了许久,他才哑着声道:“将太傅的尸体好好殓葬,以公侯的标准入葬吧。”说着,身形竟是微微一晃,在徐长海的搀扶下才勉强站直:“大家也都散了吧,散了吧。”他长袖轻挥,只留下一个微微佝偻的背影。
这一晚,殿中迭起的事件耗费了殿上众人太多的心神,所有人都没说话,只是默默地起身,按照入场时的顺序一一出场了。殿中偶尔有几声桌案移动发出的轻响,落在众人的耳里更觉得奇诡难测。
柳长宁觉得自己又回到了重生的那一刻,整个人仿佛跌入冰窖之中,身体全然不受自己的控制。胸口处仿佛被利剑劈开,鲜血自体内泊泊地流出。朱长贵的手段竟如此凌厉,一个太子、一个太傅,仍旧逃不过他的手心。自己……自己就算得到了李正煜的帮助,自己即使豁出了身家性命,对根深蒂固的朱氏一族而言也不过是蚍蜉撼大树吧?她的唇角浮起一抹苦笑,脸上竟已留下泪来。
“要成事,就要忍,百忍才能成钢。”熟悉的声音在柳长宁耳边响起。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