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部分(第3/4 页)
吹响了哨子,将篮球借给小高尔的队员,示意他们发球。
这些家伙根本不知道篮球规则,他们刚接触篮球没多久,都只会投篮,实在是太菜了。
球刚传出来,叶枫的哨子就响了:“滴!走步!”
“滴!二次运球!”
“滴!带球撞人!”
“滴……”
“裁判,你怎么吹的,我一直在运球啊!”
“回场!”小高尔把球护到自家篮筐底下了。
小高尔生气,但纸上的规则写得清楚,而且叶枫还有理由。
“规则是公平的,没有走步,你完全可以抱着球到篮下投篮,找个大个子站在三秒区一直呆着就无敌,盖帽没限制,找一高个捂着篮筐,谁能进球?那还有什么意思?”
说来说去,缺乏对规则了解的小高尔他们无法争辩,就算他们竭力按照规则去打球,被路德维希他们的人一干扰,失误就来了,或者被断球,或者走步,或者传丢了,反正什么花样都来。
路德维希他们这边经过叶枫的三天特训,对规则基本吃透,防守采用人盯人,进攻就交给路德维希和汉斯这两个高手,一场比赛酣畅淋漓地胜了。
“等我练好了,再重来!”小高尔不服气,像不服输的普希金一样叫嚣道。
“哈哈,我等着你。”路德维希眉开眼笑,赢了就是爽。
他还一个劲地向围观的同学打听那个叶琳娜怎么没来,大家都摇头,反而向他打听手上的球是哪里来的。
叶枫意识到篮球快要流行,晚上跟老诺贝尔说,他对这种小生意不屑一顾,眼睛里只有那些大机器。
叶枫鄙视他的眼光,但做工厂确实也需要专注,不能什么都做,他就去找汉斯的老爸,老汉斯技术没问题,就是没钱,叶枫说没关系,我出钱你出人就是了。
他把发明橡皮铅笔,老诺贝尔给的两千英镑奖金拿出来,又跟罗伯特、诺贝尔和路德维希弄了点钱,分别占有30%、20%、10%、10%的股份,剩下的给了老汉斯20%干股、小汉斯10%,三千英镑就把工厂办了起来。
那时候商人也有合股做生意的,但是像叶枫这样给干股的还很少见,汉斯父子也十分激动,很快就把工厂办了起来。
叶枫给工厂起了个名字叫“诺贝尔体育”,篮球的牌子就用“阿迪达斯”,路德维希问有什么意思,他说不知道,这个名字朗朗上口,其他人也没什么意见,于是就通过了。
叶枫知道自己这也算开始创业了,也有点兴奋。
招了几个工人,从老诺贝尔厂里赊来机器和原料,工厂就开工了。
路德维希带着青年队、汉斯带着少年队,每天在彼得堡大大小小的学校晃悠,还有上次比赛的影响,篮球一下子就成了热门话题。
开始只有路德维希和小高尔有篮球,两个家族都有机器工厂,用厂里的橡胶和技工做了几个,市场上根本就没有,机器厂对这种小玩意又没兴趣。
路德维希和小汉斯就到处宣传阿迪达斯篮球,把大家的胃口都吊起来,一个月后才正式推向市场,当天被抢购一空,老汉斯不得以又招了几倍的工人,工厂像充气的篮球一样迅速膨胀起来。
有了篮球的供应,加上场地要求简单,只要一块空地,在墙上钉个篮筐就行,篮球运动很快在彼得堡的青少年中间流行起来,连决斗都少了很多,都用篮球比赛解决了。
这样一来,就连深为决斗困扰的政府,也明里暗里开始支持篮球运动的发展。
三个月后,由老诺贝尔出面联系,和政府联合推出“阿迪达斯杯”青少年街头篮球挑战赛,设置奖杯三个,奖牌若干,没有奖金,报名费每人十个银卢布,一下子就吸引了七八百人。
挑战赛结束的时候,阿迪达斯建了十个标准篮球场对外开放,论小时收费,每天都爆满,工厂的规模继续扩大,产品开始出口,唯一让叶枫担心的就是,阿迪达斯几乎成了篮球的代名词,这可不是个好现象,于是就推出了高端的耐克篮球。
“好得很啊,现在买篮球的就认准了阿迪达斯,你搞一个耐克,大家都不知道是什么,我就是担心高尔家新开的工厂,会抢了阿迪达斯的风头。”路德维希不太理解。
小高尔见路德维希卖起了篮球,也搞了一个工厂生产,最近在到处鼓吹,加上高尔家族在彼得堡的地位,对阿迪达斯的市场地位形成了威胁。
“但是,如果阿迪达斯跟篮球联系得太紧密,那我们再推出其他产品,就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