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部分(第4/4 页)
要将条件兑现给高尔家,不然他们肯定会反悔。”
关心则乱的老诺贝尔并没有想太多,为了防备可能发生的意外,抱着万一的想法,全力支持叶枫的计划,在机器厂开辟一个专门的车间给叶枫试验,生产的事情也不管了。
又托奥加里夫从军队搞了一支最好的德林格手枪给路德维希,死马当活马,先练起来。
当时的击发式手枪已经采用雷汞,射击性能大为提高,最常见的就是美国人德林格发明的德林格手枪,后来的林肯就是被这种手枪刺杀的。
因为是当时性能最好的手枪,决斗时用的也多是这种,欧洲制定的决斗法典规定决斗双方间距离不得少于15步,一般距离为25…35步。而在俄国,决斗双方最短距离只有三步,平均距离也不过8…10步。
规则并不一样,由双方商量决定,大体是双方背向走若干步,跨过决斗线后,在裁判的号令下停下、转身、瞄准,发出开枪指令,然后……开枪!
有的是同时开枪,有的分先后,靠抽签或者双方认可的方式。
在如此近的距离,又是事先瞄准,还不能移动脚步,在叶枫看来,这完全是找死,谁先开枪就打死对手,同时开枪就同归于尽。
但实际情况却不是这样,俄国的决斗中,还有一个非常可怕的规定,决斗中尚未射击的一方,有权要求已射击的另一方走近决斗线,在最短的距离内,像对着不动的靶子一样向对手开枪。
这时的对手,断没有活下去的理由,因此实际上,俄国的那些决斗高手们,一般都不会首先射击。
似乎抢先射击的准确率并不高,在很多次决斗中,会出现双方都没有射中对手的情况,足以说明并不是射得快就行的。
叶枫猜想准确率低的原因有几种,枪法太烂,许多人这时候手都可能在颤抖;枪太差,射击的精度无法保证;还有就是双方达成默契。
最后一点也是可能的,谁不想活下去?既然荣誉逼迫不得不走向决斗场,但为了活下去,双方达成妥协也是可能的,就像梦里常见的默契球。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