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部分(第3/4 页)
罗斯的战争及扫平倭寇的详细描写。小说用大量的篇幅刻画了康熙大帝的远见卓识和英明睿智,更努力表现出他爱民如子,为了国家的繁荣富强鞠躬尽瘁的博大胸怀。小说的主人公袁崇焕的儿子袁承志也被康熙的精神所感动,在国家大义面前,毅然放弃私人恩怨与汉满民族矛盾,投效朝廷,沙场杀敌,最后终成为大清历史上著名的英雄战士。
这本书中第一次提出了中华民族的概念,并从国家的角度全面阐释了现代民族观念,从历史渊源、生活习俗、文化传统上做了全面分析,提出无论是满人、汉人、还是藏人等,都是兄弟姐妹,都隶属于一个民族。
中国历史上短命的王朝灭亡原因多数是因为民族矛盾的激化,元代达到了顶点。清代统治者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采取了大棒加胡萝卜的政策,用武力和怀柔政策顽强地推进了多民族的融合,导致积累的民族矛盾在清末集体爆发出来,这对当时正面临西方列强包围的晚清政府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方小萌生活的时代,政府对民族矛盾处理得就非常好,民族之间非常的融洽,一个中华的观念早已深入人心,所有打着民族的旗号试图分裂国家的人最后都会被人民抛弃。正因为如此,在她意识到可以用小说这种容易被接受与传播的形式宣传处理民族矛盾的先进方法理念的想法后,她的写作角度就更加明确了:如果小说能够深入人心,统治者有了对抗明末义士的有效手段,也许康熙和雍正就不必再采用“文字狱”这样的极端方式。
方小萌是文科出身,对满清入关时的“扬州十日”及“嘉定三屠”都十分清楚,不过既然爱新觉罗的统治已经无法避免,这些史实在小说中都被自动忽略了。除了美化和拔高康熙大帝外,她用了大量数据对比明末和清初这两段时期内国家人口、财政、疆土、百姓生活水平、国家综合实力,最后得出康熙大帝统治下的时代,是中国几千年历史以来最好的时代,是盛世!相反,那些“反清复明”的斗士都是狭隘的自私鬼,是目光短浅的无能之辈!
小说最后,放眼全球,主人公以对国家的满腔热爱,忠心辅佐康熙大帝使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之巅,并以“沁园春-雪”为全篇的结尾,将对康熙的溢美推向了顶峰。
《碧血剑》完成后,怡宁又仿照凡尔纳的《八十天环游地球》,借鉴《鹿鼎记》的部分故事情节,独立创作出一部游记体裁的小说,取名《环球记》。小说以一个在扬州街头胡混的小痞子韦小宝为主人公,由于偶然的机会结识了一个喜欢旅游的传教士,二人结伴同行,游遍了五大洲、四大洋,最后不但发了大财,还分别在美洲和印度建立了自己的殖民地。
小说以介绍世界各地的历史文化和风土人情为主要着笔点,但由于怡宁肚子里的地理和历史知识有限,书中许多细节与事实并不相符。为了增强阅读性,怡宁在书中描写了西方的很多童话故事和传说,如大洪水、摩西十戒、特洛伊之战、吸血鬼的传说等等。她又刻意渲染了非洲和欧洲的豪富,森严的古堡、价值连城的凡尔赛宫宝藏,以及中国丝绸和瓷器在西方的受欢迎程度,主人公仅仅以一小船的货物就换取了数百倍的利润,娶了八个不同国家的女人做小老婆,还成了殖民地的土著之王。怡宁根据脑中的记忆,绘画了三条航海路线图,指出了从中国到美洲、非洲和欧洲的大致路线,和到当地做生意要注意的一些事项。
总之,在书中她尽力展现给当时的中国人一个淘金梦:西方社会有数不清的财富和宝贝,那里的人们还没有开化,好骗得很,正是“人傻、钱多、快来”,任何一个中国人只要随便拉上一船货物,就可以赚取整船的金币和银币,还有拳头大的宝石和金刚石。这部书稿在她利用一次回娘家的机会藏到了绣楼的地板下。
这就是怡宁暂时不能红尘远遁的原因,她必须花一段时间把这两部书印刷出来后才能走,论起小说的传播,哪里会有京城更快更好呢?按照怡宁的设想,这两本书的印量要大,印刷要精致,价钱还要便宜到每一个认识字的人都买得起。这样赔本的买卖当然任何一个书商都不会愿意做,她只能自己来印刷出版。
怡宁出逃的时候,除了一身衣服和几万两劳动所得的银票外,再没有带雍王府的任何东西,算是与过去生活彻底了断。既然钱不是问题,具体操作起来就好办得多。这几天她借口寻亲,私下里四处打探有没有待出售的书局,今天还真找到一个,要价纹银三百两,就位于北新桥,离她的住处也不远。怡宁当即付了三十两订金,要老板尽快通知工人上班,明日她将剩下的银两付清后就要立即开工。
第二日,怡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