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5部分(第3/4 页)
举成为全球第一支全部由各式铁甲舰组成的海军舰队。
全球第一舰队,非太平洋舰队莫属。
曾经风光一时的暗夜舰队,再次被踩下,不敢再对南疆骚扰。
在给太平洋舰队换装完毕之后,下一个换装的舰队,正是刚恢复番号不久的大西洋舰队,这也是周瑜出席大仪的原因之一。
相比太平洋舰队,鉴于欧美诸王朝的发展形势,大西洋舰队其实肩负着更高使命,应对的挑战也是最大的。
因此,尽早给大西洋舰队换装,就显得非常有必要。
同时,朝廷已经启动地中海舰队的组建工作,编制暂定为两个编队,专门负责地中海海域的巡视,以加强帝国对地中海的制海权。
如此,也是在给大西洋舰队分摊一点压力。
具体的组建时间,预计要等到大西洋舰队换装完毕之后,才能进行。
好在以大夏目前的工业化水准跟规模,只需半年时间,大西洋舰队就能焕然一新,成为一支跟太平洋舰队比肩的存在。
等到那时,大夏已经有些动摇的海上霸权,将再次被确立起来。
当然,随着全球工业化的推进,欧美诸王朝的舰队也在更新换代,大夏再想像以前那样,独霸全球制海权,恐怕是不可能的了。
第一千三百二十一章 黄金战争
皇宫,第一会议室。
总结完去年目标完成情况,张良照例发布新一年的国情咨文。
有了去年的经验,今年的国情咨文更详细,也更有针对性,一些战略判断,让在座的诸位大臣们,都眼前一亮。
盖亚九年,大夏的战略重心将由海外,转到亚洲本土。
首当其冲的自然就是天竺区的三大王朝,大夏只有打下天竺,才能真正掌控住印度洋,由此串联起三大洋的海上贸易。
除了天竺,对西面的波斯帝国以及北面的罗曼诺夫王朝,具体如何取舍,采取怎样的策略,还得相机行事。
全球局势风云变幻,资政阁再厉害,也无法精准预测。
除了亚洲本土,对玛雅战场跟欧洲战场,自然还是以间接干预为主,尽可能不直接介入其中。
目的,自然就是尽可能延缓这两场大战。
这么做,一是能让敌人继续互相消耗,二则也是为大夏在亚洲的军事行动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减少旁人干涉的可能。
“白银之手跟湛蓝徽章的争夺,正是帝国难得的战略机遇期。”张良话锋一转,提醒道:“但是,这个战略机遇期不会无限进行下去。”
“资政阁做过科学评估,如果盖亚九年双方还无法分出胜负,那么一定会罢手言和,绝不可能一直死斗下去。”
“所以说,留给帝国的时间已经不多了。”张良再次强调。
欧阳朔非常认可张良的判断。
事实上,战局发展到眼下,已经让白银之手有些进退两难了,在他们原本的计划中,在盖亚八年,盟军就该一统欧洲大陆的。
那样他们就有两年的时间整合、消化,甚至是再次跟大夏叫板。
如果没有大夏从中搅局,白银之手的这一战略构想确实有实现的基础,不仅是在欧洲战场,就是在美洲战场,道森皇朝怕是已经攻克玛雅王朝。
真要那样,白银之手的势力范围就一东一西,将大夏包夹。
白银之手最大的失策,估计就是低估了大夏的影响力跟手腕,也高估了湛蓝徽章的骄傲,很没骨气地向大夏求援。
这个冬天对白银之手而言,就是难得的战略调整期。经过此轮调整,欧阳朔有理由相信,开春之后,全球战场会迎来新的变化。
正是如此,资政阁才建议帝国将战略重心转回亚洲本土,先扩大本土的战略纵深,取得亚洲霸主地位,再兼顾其他。
基本上,盖亚九年大夏也就能做到这一步了。
除了军事上的行动,内政上,自然还是继续加强本土基础设施建设,尤其是电网建设,全面推进沿海城池工业化。
随着京师率先通电,帝国电网以及配套的发电厂建设,将进入一个高速发展期,沿海诸城池也将率先点亮黑夜。
有了电力加持,工业化效率将迎来又一次的突飞猛进。
以史为鉴,帝国的工业化之路,就是历史上全球工业化之路的高度浓缩版,提取的全部都是精华,规划的也是最科学、最迅速的一条道路。
整个过程,没走一丝弯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