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部分(第2/4 页)
“那钱看着多,可若是带回来,也就是一张票票的事儿!摩根洋行开张票票,到全世界任何一个地方,就可取成现款。”
这些人说的不是旁的,这几天,全中国的报纸,那还有报道什么大总统的,或是什么唐内阁的,几乎所有的报纸都在报道着同一个新闻。
《国人海外扬眉,专利售得亿万!》
所有的报纸,什么大报、小报、党报、民报、会报的,这会只有一个新闻,一个人,一个中国人,一个只有二十二岁的中国人,卖给美国大公司一个什么新型高炉,卖得了76oo万美元,据说那高炉,什么德意志,美利加啦,大不列颠啦,可都没人家的先进,这可是中国人设计的,这百多年啦,这事可是开天辟地的头一遭,更何况还卖了那么多钱!
“一万万一千七百万两!”
放下报纸时,孙中山甚至又觉不可思议的看了一眼那个数字,这个数未免也太吓人了一些,太多,多的几让人觉得不可思议!觉得这根本就是什么笑话。
可那边连驻美公使都拍来电报提到这事,这边连美国公使也在确认了,甚至英国、日本的还寻思着能不能从那李子诚那买到那新型炼铁高炉。
而且报纸上亦引用“安良总堂”司徒美堂与其的谈话加以报道,司徒美堂更称其是“他日中国实业第一人”。
“何谓能者?”
一问,孙文又把眼睛投到报纸上那三个字来“李子诚”,这若大的中国过去从未有人听过的人名,现在可就是这个名字,让中国人第一次觉得自己扬了眉吐了气。
明了最先进的炼铁高炉,卖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价。
想到自己竟然与李子诚,只是片刻之差,到是后悔起自己从纽约早走数日,若是晚走上数日,与其结交一番,或中国今天之局势必将大不同。
什么是大不同!从外国归来时,虽说说的是带回革命之精神,可精神是精神,没有银子……也就是没有银子,才使得袁世凯当了大总统。
“若是能从他那借着几千万两,一切问题,可算就是解决了!”
问题,什么样的问题。
想着那个问题,孙文倒是想起在报纸上看到的那篇报道,一些报纸建议当在李子诚归国之时,由大总统授给他勋章,这根子里是为了什么,怕不单是外洋把他说成和爱迪生一般的人物,究到根子里,怕还是想着那李子诚口袋里的银子。
“总理,旧金山那边已经打来电报了,说是李子诚一行已经上了“东方希望号”邮轮,预计二十三天后到达上海!”
二十三天,还有二十三天,那边司徒美堂的电报中提的很是清楚,李子诚此人对政治全无热情,倒是对投资实业热情颇高,其意欲回国办厂。
“银子!无论如何,只盼着,这李子诚切莫把银子借给了袁世凯!”
心下寻思着,孙文便伏身于案前,着手给日本的同志写起了信来,正往武昌考察的他并未忘记自己一方面是为考察实业,另一方面却也是为他日竞选造势,信写了一半,他突然止笔,抬眼看着胡汉民说道。
“展堂,也许你我应尽快结束考察,回上海等一等这位李大财神!”
第002章 欲取先予
作为男人的袁世凯,身材短小,体态臃肿,读书不多,屡试不中,自难风雅。在女性的眼里,既无“高度”又少“风度”,显然魅力不够。
哪像人家李鸿章,1米83的高度,早年进士出身,翰林院养就的文章气质,外加“洋务运动”历练出来的外交官风度,往哪儿一站都帅气夺人。
可袁世凯继承了李鸿章北洋大臣的政治衣钵,却无法继承李氏的男人风度。
倘若以貌取人,袁世凯的确有点色不如人,至少不养女人的眼:个头不到1米6o,身躯臃肿,圆头短颈,在一袭德式军大衣的衬托下,不免示人粗鄙。
而东交民巷的法国人用恭维代替开涮:他的身材、面部表情、头部的外形、面貌的轮廓以及胡须的式样与他们的老虎总理克莱蒙梭非常相像。
在袁世凯就任大总统的时候,《纽约时报》则直截了当地说他:“矮小结实,有着粗脖子,身形微胖。”
美国驻华公使芮恩施用外交辞令修饰了一下自己的评语:“他身材矮胖,但脸部表情丰富,举止敏捷。”
众口一词,个矮腰圆,体壮脖粗,袁世凯一亮相,在架势上就矮了李鸿章三分。这还是远瞧。走近看,袁世凯皮糙肉厚,面如蒙尘,暗无光亮,比不得人家李鸿章气血充盈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