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0部分(第3/4 页)
kao任何人,只能kao自己,还得把这钞票的样式,颜色,面额,等等都定下来。
交代完这件事,杨改革就倒在床上,“呼呼”大睡起来。
第二天,睡了超常的时间,才觉得轻松一些,才觉得好过一些。
昨天对杨改革的打击,没有造成太大的影响,杨改革一大早起来,就整理昨天晚上搞到的资料,这纸币,暂时怕是不可能有日后制作得那样精美了,杨改革打算启用明朝以前的宝钞版本,在以前的基础上,稍稍的改进一下,不求制作得多精美,也就比以前制作得好就行,至于其他的,日后慢慢的再来,可以慢慢的进化。这银币的事,更是查到不少有用的资料。
其中对杨改革触动最大的就是,就连这民国初年,以倒霉催著称的袁世凯,也在一两年之内,发行了好几亿元的“袁大头”,要是自己比照袁世凯的规模,这银币,怎么也不会低于一亿元以上,要按照节约一成银的情况来看,自己起码可以赚上千万个银币,这笔巨大的财富,让杨改革是彻底的心动。
不过也有不同,这袁大头他用的是工业时代的铸币机,自己只能使用铸造铜币的方法去铸造银币,这个,耗费的费用可能比袁大头多一些,可能会少赚一些,不过,这不是问题,以明朝年铸币轻松过亿的情况来看,这铸币的能力和技术,是相当强的,这规模越大,成本就越低,这损耗就越小,这铸造银币,无论如何,也得通过,杨改革还查看了一下这银币的配比,这袁大头和自己想得几乎如出一辙,也是将近九成的银,到这里,杨改革才轻松下来,如果袁大头用的是纯银,那自己的计划可能就有问题了,幸好,袁大头也是用得九成银,自己比照袁大头这个发行成功的典范,应该可以轻松不少。
杨改革把这银币的搞清楚了,心中的石头才落地,这才有信心面对明末的糜烂局面,否则,怕是要打理包袱往南京跑了,怎么也不能吊死的北京。
王承恩见皇帝收拾完毕,准备处理今天的事了,才凑过来,道:“启禀陛下,陛下昨日吩咐的,那个叫做刘阿武的人,今天一大早就到了,陛下可是要召见?”王承恩清楚得记得,昨天晚上,皇帝睡觉之前,可是吩咐他,一大早就要见刘阿武的。
“刘阿武?来了?很好,那就见吧。”杨改革一直就在搞这货币的发行的事,这银币的事,不用自己太操心,有现成的技术和体系,更有发行成功的典范供自己参考,自己只是把铜币改成银币就行,问题不大;这纸币,自己还得过问一下,情况复杂得多。这货币的发行准备工作搞好了,自己才会轻松很多。
刘阿武一大早就进宫,等待皇帝的召见了,自己一个小小的匠户,能得皇帝的多次召见,这是多么的不容易,当然不会搞砸了这份差事。
文华殿。
刘阿武一进来,就叩头:“草民刘阿武叩见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相当的虔诚。
“起来吧,刘阿武。”杨改革看了看这个家伙,怕是最近的日子过得不错,看着,脸上也有些光彩了,和第一次见面时候的那个菜色完全不一样。
“谢陛下隆恩。”刘阿武小心的谢恩,这些礼仪,无论如何,也是不能错了的。
“刘阿武,朕今天叫你来,是想问你,新式宝钞的制作,有多大的进展,有哪些难处?如果是制作以前那种宝钞,可有难处?”杨改革开口就直接问了。
见皇帝问到宝钞,刘阿武心跳得就厉害,原来皇帝叫自己研究那个什么彩票,实际上是叫自己研究宝钞啊!这宝钞那可是能换银子的,可以当钱用的,这个归自己研究和制作?想到这里,刘阿武就激动起来。
“回禀陛下,陛下所说的那种新式宝钞,需要不怕水,耐用,不褪色,还要便宜,这个难了点,草民现在是在是没有多大的进展,最多也就是在纸上面做点文章,最多能做到是稍微有点抗水功能,耐用的话只能加厚一些,这个造价,就比以前的宝钞要贵了,陛下所说的那种彩墨,草民实在是没有什么进展,这个,不知道从何下手,……如果是以前那种老式宝钞,草民有十成的把握。”刘阿武很有信心的回答道,这大明朝以前的宝钞,他确实不难制作,一个普通的雕版师傅都能搞出来。问题是现在皇帝要搞什么新式宝钞,这对宝钞的要求就高了,说出来,吓死人,这时间又短,实在没能搞出什么名堂来。
“唔……是这样?”杨改革了解了一下自己新式钞票的研究进展,十分的不给力,不过这也是没办法的事,即便有自己开金手指,也不可能在这样短的时间里研究出来。
“各种面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