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部分(第3/4 页)
就会没衣服穿,所以,自己得想办法,给士兵们搞一套衣服穿一下,这样小什么加强练才可以谈,否则,一切都是不可能。
“遵命,陛下,奴婢这就去办。”
王承恩就在马车外面,听见皇帝的吩咐,立刻找人去传话了。
马车依旧叮叮当,叮叮当的往前走。
五耳初九。
又是早朝的日子。
杨改革一大早就起了个早。
早早的来上朝。
太和门大殿里,大臣们已经等候多时了。
皇帝到来,一切照旧开始。
首先,是大臣们唱歌,然后是正式的议事。
杨改革今天的心里,装了不少的事。
用目光扫了一眼下面的大臣,似乎要从这群人当中,寻找谁是自己队伍中的“猪友”找出那个在暗中放箭,暗中害人的家伙。
不过扫了一圈,大臣们都望着自己,一副君子坦荡荡的模样,杨改革实在看不出谁是这个害人精!想进内阁想疯了,想升官想疯了,不择手段。
又把目光对准孙承宗,孙承宗依旧是一副沉默的样子,在朝堂上,孙承宗基本不说话。
又把目光对准徐光启,这徐光启的身体,经过一段时间的调养,终于恢复得不错了,可以上朝了。
今天,是徐光启大病之后,第一次上朝。
又把目光对准了刘吉善这家伙,自己的这位“圣斗士”依旧一副风轻云淡的模样,似乎什么事都成竹在胸。
又把目光对准户部侍郎毕自严,这家伙,可是在国子监举监的事上,推波助澜了一把的啊!对李若涟在国子监放高利贷的事,可是装作没看见的。
“今日,先商量一件大事吧!”杨改革整了整嗓子,率先开口了。
群臣见皇帝开口,都四处张望,互相寻求着自己人的眼色和信号。
杨改革停顿了一下,又再次说道:“历法,关系到我大明正统,关系到天下百姓的农事生产,关系到时节的准确性,如今,这正在使用的历法,也是漏洞百出,经常出错,而且预报天时也及其的不准确,危害到了国家社稷,不可不重视,联打算重修历法,联想听听诸位卿家的意重修修订历法,组建历局,这个,在杨改革忽悠张显庸的时候,就和徐光启,孙承宗商定了的,这历法的修订工作是个重要的事,更重要的是,可以把科学院暂时挂靠在历局的名下,因为这历法会牵涉到大量的数学计算,所以,目前以数学作为应用研究的科学院挂靠的历局之下,算是名正言顺,等日后出了成果,则可以把这个科学院的牌子正式的挂起来。
这皇帝自己想办事,切忌的就是不能直接说自己想如何如何。
这得找托,把事情说出来。
然后让托们替自己说话,这样,显得朝堂之上。
所有的朝臣都得到了参与小皇帝很民主,朝事之所以这样办,是因为这样办的理由足够,皇帝听取了正确的意见,名正言顺,下面的人办起来,也才没有理由抵触。
这是杨改革当了这样久的皇帝,得出的结论。
总结出来的经验。
不过,今天这组建历局的事,杨改革自己提出来了,这件事,关系到大明朝统治的合法性问题,关系到自己朱家的江山,皇帝亲自提出来,就很正常,那个皇帝会不关心自己家的江山?也显得这个问题比较严重,皇帝对这件事的重视。
皇帝的话一出口,下面的人就议论开来,整个大殿,就变得嗡嗡嗡起来。
杨海革也不急。
这件事,就要让朝臣们心甘情愿的,自己不能用强,现在,自己的威信还不够,自己的腰杆子还不够硬,要办事什各事,还得走一下“民主”的程序,不能独断专行。
见朝臣们议论了一番,杨改革才道:“好了,诸位卿家,这也议论半天了,谁有什么话,就说吧。”
“启禀陛下,臣有话要说。”
一位大臣,首先就站出来了。
杨改革看了一下,这个家伙,站在最前面,正是自己的内阁首辅施凤来。
这个,家伙,可是被“有心人”看成是一个可以踢开的拦路石啊!被人看成是在自己这次换阁臣中会被踢开的家伙啊!“哦!呵呵,施爱卿,有什么话只管说。”
杨改革很好奇的看着自己的内阁首辅,这家伙,上次国子监的事之后,杨改革查过这家伙的资料,这家伙,也是和魏案有牵连的,本该早早下台,不过,在这个。
时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