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部分(第2/4 页)
行皇帝驾崩之后,遗诏令臣工奔丧,但在淦阳的齐王白雁峰、凉州的征西将军虞得胜却迟迟没有动静。白琼玉扫了几眼,冷淡道:“朕知道了。”
裴烈问:“陛下有何打算?”白琼玉瞥他一眼,用略带讥讽的语气道:“你是先皇留给朕的辅政大臣,朕也不瞒你。给齐王下密诏,让他不用回邕京,就地带孝,监视虞得胜的就是朕。若虞得胜敢反,就让齐王讨伐他。周国公专心西川事务即可。”
夜凉如水,裴烈心中也是悚然而惊。皇帝此语,有猜忌之意。而白雁峰、虞得胜皆拥兵过十万,用一毒制另一毒,弄得不好恐遭反噬,这样的招数难以想象出自一个十五岁的少年之手。
白琼玉此时也有些疲累,正好桥头跑来一个宫监,说太后醒了。他便站起身来,顺手将玉带围在中衣外面,振振衣袖便走了。从头至尾,他都没有问过裴烈一句:那一夜,烟波殿里到底发生了什么,白雁声为何消失不见。裴烈望着他瘦削的背影,想起方才他扣玉带时那浑身的一个寒颤,便觉得难过至极。
这大好江山,岂能无人主沉浮?这万人之上的孤独,从此便落在他一人肩上了。
太子孟庭登基后的第十日傍晚,太师沈东阳、大将军沈君理接到江东密报。两人商议过后,分头行事,沈东阳逼皇帝在含章殿写下密诏,沈君理随即赶到东宫承乾殿。
日已西颓,凉风带雨。承乾殿里,皇后白细柳正在窗下凝望什么。沈君理本来手提一个食盒,望见殿前侍女,便将食盒转交给她,命她随侍进殿。
白细柳绣罗金缕,丝带垂曳在地,看见他大喇喇闯进来并不意外。沈君理冷笑道:“殿下还有看风景的兴致啊。”白细柳扫视他一眼,漫声道:“蜀国多云雨,有情花解语。自然是美景看不够。”沈君理咧嘴幸灾乐祸道:“ 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臣奉旨来送殿下回老家。”
他一语双关,白细柳怔了一怔,立时明白过来。她脸上倒也不见得多畏惧绝望,反而轻拂肩上的雨珠,道:“江都宫阙,清淮月映,此时风景倒也正好。”
若不是身负皇命,沈君理真要为她临乱不惊的表现而鼓起掌来。他从袖里扯出一卷黄帛随手扔在地上。白细柳一手扶着腹部,慢慢弯腰捡起,见那黄帛上的字迹歪曲潦草,书写之人执笔之时惊魂未定的模样浮现在眼前。只有那最后加盖的玉玺清晰有力,似乎要为他人的命运打下深深的烙印。
墙上挂着一把古琴,风触鸣琴,拨动她的心弦。去年冬至那半床月光缓慢流淌至今。一时心软,悔结同心。
沈君理见她望着圣旨沉吟不语,以为她心存侥幸,便开口嘲道:“殿下怀疑这是矫诏?陛下此时还在含章殿,可遣人去问。”白细柳将那黄帛卷起,无所谓地笑道:“问是一定要问。我早说过,妇人有三从之义,无自专之道。陛下要我死就死,要我生就生,只要是陛下的心意。”
沈君理眯了眯眼睛,有点不相信自己的耳朵,难道这次她还想故伎重演死里逃生不成?也罢,便让你死也死得安心。他便任由白细柳唤出东宫一名小婢,往含章殿面见陛下。两殿相距甚远,沈君理怕她借机脱走,眼眨也不眨地监视着她。
死到临头,白细柳却举止从容,施施然在殿中落座,取出一盘棋子来,慢慢下起来。边下边问道:“将军来得匆忙,莫非是江东有事?”沈君理今日心情大好,也就忍不住多说几句:“江东确有大事。殿下恐怕还不知道吧,十日之前,成朝皇位易主了。白雁声已死,其子即位,改元建平。”
一颗琉璃棋子掉落在棋盘上,白细柳闻听此言,脸上要说是悲伤倒不如说是古怪的神情更多些。“十日之前?”“不错,正是陛下登基后的第三天夜间。定是畏惧我皇威名,吓得一病不起,才三天就暴毙了。真是冥冥之中自有天意。白雁声出粪土之中,升云霞之上,遽骄傲如此,其能久乎?”
天意?白细柳嘴角微翘,露出一个讥笑来。她一枚枚摆好棋子,轻声道:“父皇去世了,你们没有了忌惮,下一步预备攻打江东了吗?”沈君理道:“水军正在集结,只可惜殿下看不到攻破邕京的那一刻了。”
白细柳轻敲棋盘,道:“我劝将军还是莫要出兵得好。柴桑口有十万成朝水军待命,下江航道更有水雷埋伏,惊涛骇浪,颇多凶险啊。”
沈君理撇撇嘴,对她的威胁警告不以为然。此时外面天空完全黑了下来,风急雨骤,白细柳左手和右手对弈,闲敲棋子落灯花。沈君理冷眼旁观,想看看她到底能镇静到何时。白细柳忽然开口问道:“我一直有一个疑问,想问将军。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