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6章 圣旨到(第1/2 页)
原来,两个锦衣卫,一路上换马不换人,不眠不休,只用五天时间,就赶到了瑞昌县,向知县传达了皇帝的圣旨。 到达袁家村时,已经是深夜,刚好,雷五家和纺织厂,又抓到两个歹人。 两个锦衣卫顾不得休息,连夜审问,加上许栓子抓到的一个,袁鸿泰手上共有三个做案之人。 根本没用刑,三人就全招了,录好口供,签字画押后,两个锦衣卫倒头就睡,直到第二天中午才睡醒。 正准备去须弥寺抓捕王嘉爵呢,谁知他竟跑到纺织厂来捞人,这下省事儿了,直接捆上。 他的两个狐朋狗友吓坏了,退出人群,连须弥寺也不敢回,一溜烟跑出码头镇,逃走了。 “都散了都散了,”雷五对围观的人说,“官府来人了,坏人被抓住了,大家回去安心过日子。” 众人正要散去,只听到袁家村的大路上,传来喝道之声,又有官员到了。 袁鸿泰和在场的袁家村两位族老,一边往大路上迎过去,一边安排 人回去请袁族长来。 来人是去年冬天上任的瑞昌知县,福建人袁九龄,四十左右,虽然黑瘦,却有一把保养得很好的长胡子,浓密黑亮,飘在胸前,同僚人称“袁胡子”。 坐在官轿上,却自有一种官威。 王嘉爵一看到他,马上拼命地挣扎,他曾经仗着王首辅的面子,到县衙赎过人,这位袁知县对他,很是客气。 现在见到他,王嘉爵真跟见到爹娘一样亲热,躺到锦衣卫的脚边,不停地挣扎。 袁知县看了他一眼,又看看他身边的锦衣卫,面无表情地从他身边走过去。 现场的乡民都跪拜县官,袁鸿泰去年,捐了个监生的功名,不用再对着官员跪拜,只需行揖礼。 “免礼!”袁知县等人群跪下去了,才出声道:“都起来吧。” 这时候,袁族长、文举人,还有码头镇的方族长,都赶到了。 袁知县早就听县衙的吏员,讲过袁家村和袁族长的事迹,上一任张知县,因为太贪,为袁族长不喜,被全县的缙绅联合抵制,三年知县,业绩平淡。 任满后,不但没升迁,反而被调到西北一个边境县任知县,真面鞑子。 再看上上任知县吴益隆,在瑞昌,得到袁族长的大力支持,在赈灾中表现突出,任满后,升迁到宁波府任同知。 两任知县,下场迥然不同,聪明如袁九龄,早知道如何选择了。 他跨步上前,握住袁族长的手,亲切地说:“老大人来得正好,请与下官一起,见证陛下对袁家村的褒奖。” 又有圣旨?袁族长忙说:“大人稍等,待我等摆香安接旨!” 袁鸿泰和雷五,到把纺织厂里供财神的香案挪出来,摆到大门口,袁知县把一份明黄卷轴摆到香案上,和袁族长一起磕头上香。 一套繁琐的礼节完成后,袁知县才打开圣旨,对着众人念了起来:“……民女袁舜华,向朝廷进献新式织机,着地方官府,派人守护。 旨意到时,即刻将织机拆卸,连工匠一起,送往北京……” 躺在地上的王嘉爵一听,南京那帮老头子,果然人老成精,他们听到钟二一家失踪,就猜到他的好堂兄,又要搞事情。 原来,王衍爵还真憋了个大招,竟然造出了新式织机!等等,怎么是进献者是袁舜华? 袁鸿泰想起舜华临行前说的,让他坐在家里等着数钱的事,原来是她造了个新式织布机! 看她的厂房修在水闸下面,肯定是用水力驱动的,以水力大纺车的工作效率,这个新式织机……一天得织多少布啊。 纺织厂装上百十台,真可以坐在家里数钱,舜华说的,是实情啊。 难怪这王二公子,三番四次地派人潜入纺织厂,原来是想偷窥新式织机的秘密啊。 难怪舜华,要把这机子献给朝廷,他们袁家村,护不住。 就像当初,舜华要赠送花苗给人种植,又回收鲜花,不同样是因为她姐弟太弱小,护不住嘛。 今天,抓走了王二公子,明天,后天,又会来张二公子,李二公子,袁家村别想过安宁的日子。 他心里虽然万分不舍,也只得跪下领旨谢恩。 袁知县办完公事,这才放下官架子,笑着对袁族长说:“一笔写不出两个‘袁’字,本官与老大人,五百年前是一家呢,哈哈哈。” “大人说的是,”袁族长也热情地回应道,“既是本家,大人要多来袁家村走动走动,就当回家啦。” “那是自然,听说每年的凤凰山诗会,热闹得很呐,到九月,本官定要来见识讽识的。” 这是一个认识、交好全县乡绅,和读书人的好机会,他也要学上上任吴知县,在瑞昌作出一番成绩来。 那个杨镐,不就是因为在南昌知县任上,交好了张老太爷,被张位推荐,经理巡抚朝鲜么。 袁家如今有两位天子近臣,袁族长,值得他交好。 袁知县从衙役手里接过一沓信封,递给袁族长:“这是随圣旨一起送来的信件,注明送到老大人手上,本官幸不辱命。” 这是王衍爵进宫请旨时,舜华连夜赶写的,袁族长、袁鸿泰、周阿公各一封,都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