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6章 人才济济(第1/1 页)
慧娘说:“阿姊对他们的要求也忒高了,他们饭都吃不饱,哪里还顾得上体面?” 舜华放下窗帘,把长腿在车箱里伸了伸,活动了一下身子,才说:“是啊,仓禀实而知荣辱,说来说去,还是要让人吃饱饭啊。” 回到家里,慧娘派人去大街上的几家馒头店订馒头,一打听,才知道,宫里郑贵妃的娘家,在好多店里都订了馒头,准备大年初一到大年初三,在城内外十几处地方施馒头呢。 店里的订单都排满了,慧娘的订单,没法生产。 舜华听了,心里顿时敲响了警钟,郑家这样做,显然是在收买人心看来,对那个位置,还不死心呢。 秉辰刚出了一个天大的风头,一言一行都被人盯着,要是因为一个馒头,抢了郑家的风头,郑贵妃枕头风一吹,万历帝还会像现在这样支持他吗? 秉辰的研究院一旦有失,舜华借船出海,向大明输入后世科技知识的计划,又要搁置起来。 一家人商量,干脆买了些米粮,往城内各处的慈幼局,送了些钱粮,求个心安。 真正要解决城内外的穷苦人,还得从长计议。 年后,各衙门复工,皇家研究所去年发到全国各地,征集技术爱好者的通知,也有了回应。 从正月十五开始,陆续有各类技术爱好者,来北京应聘。 其中有几位牛人,不得不提一下。 一位,是大明数学家,商人出身的程大位,就是发明珠算,写了《算法统宗》的那一位。 舜华在编写《算术》的时候,没有顺势推出算盘和珠算口诀,就是因为这位先生。 老先生年轻时从商,对古代流传下来的各种计算方法,都有研究,二十多年,才发明简单易用的算盘和珠算,期间的辛苦,不足为外人道。 舜华要是篡夺人家的研究成果,真要遭雷劈了,所以,她早有打算,要等到老先生到来,以他的名义,推广珠算,给大明的科学家,应有的历史地位。 要知道,在计算机发明之前,珠算是未来几百年里,最便捷的计算方法。 程大位,应该列入影响中国的历史名人录。 老先生已经六十多岁,一路舟车劳顿,却是精神矍铄。 秉辰兄弟从小学习珠算口诀,又学习打算盘,当他听说,这位老先生,就是发明珠算和算盘的牛人时,忍不住两眼冒出了崇拜的小星星。 亲自陪着程先生和他的两个儿子,一队随从,到西山皇庄,挑了一处僻静的院子,做了数学研究所的办公场所。 “程先生远来辛苦,等先生休息好,晚辈再来请教。” 秉辰这样一位少年天才,对他一位商人,如此尊敬,让老先生受宠若惊,边称“不敢”。 另一位,就更牛了,大明火器专家,赵士桢,如今是鸿胪寺的八品主簿。 这位老先生年轻时,是一位太学生,因为字写得好,经常有人向他求字。 有一次,他写的折扇被陈矩带在身边,在万历帝面前上班的时候,拿出来扇了一下。万历帝看那字写得实在太好了,就赏他做了一个八品的鸿胪寺主簿,一做就是一辈子。 老先生发明了很多火器,其中最着名的是迅雷铳,能连发五次,而且是燧发枪。 佛朗机人现在用的,还是火绳枪呢。 所以,大明并不是没有先进的技术,只是从上到下的读书人,都没有重视而已。 舜华庆幸,她来到的这个时代,这些老先生都在健在,这是上天给她的机会,也是上天给大明的机会,她一定要好好抓住。 她嘱咐秉辰,要以师礼对待二位先生,为他们提供研究所需要的一切:场地、人手、材料、资金,只要先生提出来,就要想办法满足。 连他们带的学生或徒弟,全都要安排好,都是人才啊。 程大位,领数学研究所的所长职务,带着两个儿子,把数学研究所的架子搭起来了。 赵士桢,领了火器研究所的所长职务,舜华把于兴带的两个护卫,袁十一和袁十三放到他身边做助理,既是保护老先生的安全,也帮他做一些体力活。 还从工部要了一户铁匠,一家父子三人,负责打制他研究出来的火器。 第一个要制作的,当然是“迅雷铳”,舜华的计划,下半年,南洋公司出海的商船,护卫们应该人手一把“迅雷铳”,到时候,还怕什么火绳枪? 二月,一位年轻人,从陕西风尘仆仆地赶来,还是一位举人,叫王徵。 这是一位技术牛人,一生科研成果无数。 这些成果列出来,可能会亮瞎许多人的眼睛:木偶机器人、自行车、自鸣钟、虹吸灌溉、风车、连弩等几十种半自动、半机械化的器具,据说他在乡间劳作时,会使用自行车来运送粮食。 是不是很魔幻? 他发明的木偶机器人,能从事舂米、汲水、烧饭、揉饼、拉风箱等复杂的劳作,真让人惊掉下巴。 他带来了一个自行车,舜华一看,跟后世的自行车完全是两码事。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