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2章 一个标点引发的讨论(第1/1 页)
第二天,由于兴出面,跟工部那个书吏,重新签订了一份租赁合同。 舜华在后院里,与吴榕父子聊天,这个印书馆,还缺一个经理。 “希望吴先生能留下帮我,”舜华说,“一来呢,咱们都是江西老乡,比别人更信得过些,二来,吴先生有行业经验。吴先生看看这上面的薪资,可还满意?” 吴榕看那“合同”上面,聘他为总经理,月俸十两,另有营业利润一个点的提成。 他瞪大了眼睛,单是每月十两的工资,已经是北京城大掌柜的待遇了,还有提成,这样的工作,上哪儿找去? 他当然愿意了,书店盘出去后,他正考虑其他出路,要是没有挣钱的门路,他和儿子,也只有打道回府了。 当即签了聘用合同,连他儿子吴桂,也应聘到店里做伙计,几位师傅,工资提高两成,也全都留了下来。 过了三天,有木工师傅抬了一块蒙着红绸的匾额来,安装在门楣上。 第二天,吴榕吃惊地发现,来参加挂牌仪式的,不仅有十几位清贵的翰林,还有一位五十多岁的老先生,被翰林们簇拥着,据说,是大皇子的老师。 更让人吃惊的是,红绸揭开,匾额上的题字,竟然是当今皇帝的手笔! 吴榕觉得,自己找到了一个,比张阁老还大的靠山! 送走焦竑和秉哲兄弟的同僚,舜华拿出一套三百千,一本《笠翁对韵》,让每册先印一千本。 这是很普通的书,每个书店都会卖,吴榕觉得没什么难度。 舜华却说:“吴先生看看,咱们这书,与别的书,有何差别?” 吴榕接过来一看,这些样书,每一句话后面,都加了一个符号,有的是一个点,有的似蝌蚪,有的是一个圈。 不待他问,舜华就说:“这些多加的符号,我叫他标号符号,不同的符号,表达不同的停顿……” 当即把标点符号的用法,与他讲了一遍,跟读书人沟通标点符号,他一听就懂了。 吴榕连连点头:“这个好,小孩子启蒙的时候,不用先生再单独断句了。” “这只是开始,往后,咱们印刷的四书五经,古文典籍,全都要配上标点符号,免得因为断句不准,而产生的歧义。” 吴榕连连点头:“袁小姐说的是,在下这就安排下去。” 过了十天,皇家印书馆的第一册新书,带标点符号的三字经,就摆上了书店的柜台。 书册用桑皮纸,排版干净利落,标点符号单独占一个字位,断句清楚,只要认字,就能读懂。 书册装帧精美,蓝色的封面和封底,在封面的正下方,用小号字体,印着“皇家印书馆”几个字。 在封底的右下角,印着书籍的一些基本信息:店名、店址、联系人、第几版印刷,印刷时间,清清楚楚,让人一目了然。 新书一出来,书店开始做促销,以每本五折的价格,两天之内就被抢购一空。 买家之中,有三成是北京城里的书店老板,就冲这五折的价格,他们就算拿回去销售,也能赚钱啊。 第二版一出来,他们就后悔了,因为印书馆给到的批发价,是零售价的三成。 紧接着,《百家姓》、《千字文》、《笠翁对韵》,相继出炉,特别是《笠翁对韵》,第一次出现在市面上,立即引起争抢风潮。 没过几天,北京城的大街小巷,孩子们唱起了流行的歌谣:“天对地,雨对风,落霞对长空。” 紫禁城,翰林院,庶吉士馆,大学士焦竑,正在给庶士们讲课。 庶吉士只是实习生,不同于翰林们是正式员工,他们的主要工作,还是学习,由侍讲学士为他们讲授大明的执政理念。 众人正在讨论,皇家印书馆推出的标点符号,到底有没有作用? 对在座的学霸们来说,有没有标点符号,对他们影响不大。 一位三十多岁的学长,站起来说:“在下学得,标点符号的作用,只是用来断句,完全用不着这么多嘛。” 另一人说:“在下倒觉得,文章加上标点符号,能表达更准确的意思,比如说这个感叹号,加与不加,意境完全不一样。” 他旁边一位高大的青年,操着山东口音说:“无论如何,这也是一项创新不是?到底是士衡贤弟的心血,对陛下,也是一个交待嘛。” 显然,对秉辰的逆天好运,很多人心里是不服气的,秉辰是他们中最小的,论资排辈,怎么也轮不到他啊。 秉辰也知道,同事中存在着羡慕嫉妒恨各种情绪,他也不辩解,站起来,走到台上,提笔写了一行字: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展示在众人面前。 他声音平和地说:“请诸位来断断句。” 这有何难?在座的,谁没有读过论语中的这句话?他们都觉得,袁秉承拿出这句话来,是在及他们的智商。 有人当场就生气了:“士衡这是什么意思?笑话我等,连这句话也没读明白?” 秉辰没有反驳,提起笔,重新给这句话断句: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