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0章 出口物资(第1/2 页)
二人接下来要商量办些什么货出去贸易,今天又走不成了。 舜华让雷五给袁鸿明送去四坛酒,让他们继续去长江上捕鱼,明日再开船。 舜华习惯地掏出小本子和自制的碳笔,就在茶几上做起备忘录来。 茶叶肯定是舜华的强项,这次回去,可以组织一批货送来。 就算是普通茶叶,运到欧洲,也变成了奢侈品。 瓷器,当然是景得镇产的好,这个,需要到景德镇去购买。 丝绸,二人都不熟,暂时不考虑。 棉布,也不是二人的强项,资金有限,暂不购买。 想来想去,似乎只有茶叶和瓷器,是目前能找到的出口商品。 药材也是大宗产品,但二人对药材不熟,对药材市场更不熟,暂时不考虑。 说到药材,舜华想到一则传说,说是郑和的船队出海时,在瓷器之间放上黄豆,一路上浇水。 这些黄豆发芽后,可以缓冲因风浪带来的晃动,减少瓷器的损坏。 这个传说不知是不是真的,但佛朗机人长年在海上航行,蔬菜吃得少,长期缺乏维生素,会得坏血症。 黄豆发出来的豆芽,正好可以补充维生素,对坏血症来说,也算是一种药吧? 她把这个想法跟王衍爵一说,王也觉得新奇。 中国商人最远去到南洋,很少有得坏血症的,所以黄豆绿豆,很少有人带上船。 “咱们在赤湖边开的荒地,去年就收了一批黄豆和绿豆,还在袁家村的社仓里放着呢,要不,这次带上一些去试试?”舜华说。 “最关键的,是要让咱们的掌柜和伙计,教买主学会发豆芽,告诉他们,这豆芽可以治好他们的坏血病。 也能算药材吧?”舜华毫不把握地说,“要不,少带点,免得占仓位。” 王衍爵见她犹豫的样子,一锤定音地说:“先带一千斤,就算没卖给佛朗机人,南洋也有许多华人的,他们也要吃豆腐嘛。” 舜华点点头:“关键是自家地里产的,不用花本钱去购买。” 两人讲定,舜华回瑞昌,安排茶叶和黄豆,先送到松江的仓库,等货办齐后,统一装船。 至于瓷器,这一趟赶不上,就赶下一趟。 王衍爵主动告诉舜华:“在下有族兄托付的事务在身,不能亲自下南洋。 这次请的掌柜和伙计,都是家父时期的老人,袁小姐足可以放心。” 舜华说:“我信王公子。” 王衍爵唇边的笑意更深了,一双刀眉舒展开来,他端起茶杯,声音轻快地说: “凭这份信任,就当浮一大白。且以茶代酒,祝咱们第一次海外贸易,顺风顺水,满载而归。” “顺风顺水,满载而归!” 王衍爵回到家,有人在门坊里等他。 来人是他二叔王鹤寿派来的。 原来,王鹤寿接管王家生意五年,只是稳定了南北两京和江南各大府城的生意,海上的生意,他一点进展都没有。 一是他没有经验和人脉,二是,他撤换了大批老掌柜和伙计,换上他信任的人,这些人哪里懂海贸? 海上生意,都被一些大家把持,普通人只能听到些传说。 王鹤寿想了许久,觉得王家的生意,要在他手里,恢复到大哥掌舵时候的辉煌,还得做海贸。 而做海贸,还得靠大哥的那批人,他们中,既有组织货源的,也有跟船出海的,善于跟海上贼寇打交道,能保证钱货平安。 这批人,只有侄儿王衍爵才找得回来。 他又舍不得让儿子王嘉爵出海,便把主意打到了王衍爵身上。 王衍爵来到成贤街吉祥坊的王家大宅,王鹤寿和王嘉爵正在客堂里等他。 什么时候,自己回到吉祥坊,要被请到客堂里接待了? 王衍爵望着自己从小长大的地方,心中酸楚不已。 “二叔有事?”王衍爵也不客气,不待奉茶,就问。 “坐下说,坐下说。”王鹤寿四十多岁,一直觉得自己不比大哥差。 掌管王家生意后,身体发福,头上多了几丝白发,眼角的皱纹也长出来了,可见操了不少的心。 “元礼啊,自你阿爹出事后,你游玩了这么多年,也该收收心,把心思放到家里的生意上来了。” “家里的生意,不是有二叔和二弟吗?哪里轮到侄儿操心?”王衍爵心里冷笑。 当初为了接管家里的生意,就差把他赶到海外去了,如今却说他四处游玩。 “况且,侄儿如今在为大兄奔走,哪有时间管家里的生意?”他不等二叔开口,就直接拒绝了。 王鹤寿立即无话可说,为了王锡爵的仕途,全族的人都得支持,他怎么敢去拆台。 “你整天东奔西跑的,大兄都叫你做些啥?”王嘉爵好奇地问,他的朋友们,最喜欢向他打听首辅的事。 他要是从堂兄这里听到一些秘闻,在朋友之中随便漏一点,岂不更有面子? 王衍爵想到他在来宾楼的嚣张和无礼,连答话的兴趣都没有。 只对王鹤寿行礼道:“二叔,侄儿还有事,先告辞了。” 待他跨出大门,王嘉爵暴跳道:“抱上族兄的粗腿,了不起啊,还不是死了妻子,孤家寡人一个。” “不得无礼!”王鹤寿呵斥儿子道,“咱们现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