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6章 到达(第1/1 页)
刘家兄弟也很好奇,他们的阿爹当布政使的时候,往来家里和京城,可以凭官告住驿站。 如今,老爷子致仕在家,三兄弟哪怕上京赶考,也拿不到官告,住不上驿站。 这位年纪轻轻的袁小姐,居然能住驿站。 等几位赶到驿站的时候,行李和住宿的地方,都已安顿好,大堂一角的一张桌子,早已订好菜,等他们一到,就可以上菜。 接待他们的,还是那位甘来:“大阿姐吩咐:请李年伯和诸位年兄不必忧心,咱们虽然住驿站,费用却是自己出的,没有靡费国家公帑。” “好,自己出好!”李廷谏第一个出声赞道,“卓然,等到了北京,咱们再算总账!” 秉哲算是服了他,连连点头答应:“好好好,就依李伯父之言。” 酒饱饭足,众人被安排进一座院子歇息,这样的院子,是朝廷三品以上的大员,才能享受到的待遇。 刘一燝小声地对李邦华说:“没想到,我等还未考中进士,就已经享受起这样的院子来了。” 李邦华也小声地问:“那个穿绸缎的商人,为何称袁小姐为‘大阿姐’?” 刘燝以更小的声音说:“看见咱们坐船东来,那些码头上的架子了吗?听我小妹说,就是袁小姐和她的一位堂叔,最先做出来的。 袁小姐是创办人之一,这些后来加入的人,无论大小,都尊称她一声‘大阿姐’!” “难怪……”李邦华想了想,不好背后议论同窗的阿姐,只好说,“难怪能教出卓然兄弟这样的少年天才来。” 刘一爌却对码头上那个杠杆的原理很感兴趣,也不嫌秉辰是个小少年,拉着他的手回房间,硬要人家再给他讲讲。 秉辰只好在一张纸上画出一个示意图,写出一个算术的等式。哪知,刘一爌更看不懂了,他不认识那几个阿拉伯数字。 这一路上,他就跟秉辰杠上了,学霸就是学霸,二十多天后,一行人到达北京时,他不但学会了阿拉伯数字,还能做简单的加减法了。 到了北京,李家和刘家要去住江西会馆,便与舜华姐弟在城门口作别。 李先达谏拉着秉哲的手,非要他算清楚,这一路来,花了多少钱,他父子好付清楚。 舜华上前,对着他盈盈一拜,道:“穷家富路,李伯父和李年兄还要在北京住几个月,些许费用,回江西再算也不迟。” 这父子两人原计划是搭公车的,肯定没带多少银钱,如果让他们还了钱,他们身上的费用,肯定撑不到会试。 刘一燝也对李邦华说道:“咱们先住会馆,等袁小姐算清楚后,叫卓然来会馆讨要就是。” 李邦华觉得这个主意不错,就点头同意,父子两人,住到江西会馆去了。 刘一爌却拉着秉辰的手,谆谆嘱咐道:“袁二公子,你安顿好后,一定要来找老大哥呀,老哥哥要向你讨算学。” 刘一燝见他大哥的样子,只好劝道:“阿兄,这两个月,卓然兄弟都要用来温习功课。 阿兄就算要讨教学问,也要等会试完过后嘛。” 连一路上沉默寡言的刘一煜,也点头同意三弟的观点,劝道:“阿兄也要准备功课,还是等会试结束,再向袁二公子请教不迟。” 刘一爌只好改口道:“袁二公子,咱们说好了,会试过后,老哥哥再来讨教。” 秉辰一派温文尔雅:“一言为定。” 舜华派了一辆马车,把李、刘几人的行李,一直送到正阳门外的南昌县馆,顺便认了道,以便秉哲兄弟来拜访。 此时的北京,江西会馆众多,如不认好地址,分别后就很难找到。 四驾马车,一队仆从,在袁家村里,还显得浩浩荡荡,在北京的大街上,就显得很平常了。 大街上,不时地有大队的仆从,簇拥着华丽的车轿通过。或是摆开仪仗,前有喝道净街,后有带刀侍卫的大员通过。 秉良走在街边,与雷杨两人东张西望,目不暇接,真真是土包子进城。 舜华的车里,刘润娘和峰儿,也撩起车窗帘子,看不够。 峰儿忽然看见有扛着糖葫芦沿街叫卖的小贩,他以为人家扛的是武器,便指着那个插满糖葫芦的草把子,对舜华说:“姑姑,那人扛的枪好奇怪。” 舜华探着一看,原来是糖葫芦,便对跟在车边走路的小满说:“去叫那个扛糖葫芦的下来,给每人买一串糖葫芦。” 等袁家车队停在大时雍坊王衍爵的宅子前时,前来迎接的管家徐福,就看见这一队人,人手拿一支糖葫芦。 定是饿坏了,徐管家心想,幸好一直准备着食材,可以很快开饭。 王衍爵这座宅子很大,五进主屋,东西各有两个跨院,徐管家安排的,是主屋东侧的两座跨院。 舜华带着润娘、雷杨、立春、小满和峰儿、夏至,住在后院。 秉哲兄弟和他们的小厮住在前院,雷和尚带着五个少年护院,住在前院的倒座房里。 主人不在,这座宅子只有几个负责洒扫的粗使婆子,厨房里的厨子和帮工,一看就是临时请的,送饭时还找不到路。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