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章 旱情初显(第1/2 页)
第二期培训班,因为人多,舜华家的教室装不下,经族里长老会商量,把教室设在了族学。 族学也只有两间教室,只好把蒙学班的孩子放了假,腾出教室给培训班上课。 有好几个学生,是直接从袁鸿章的教室,去到培训班的,为此,袁鸿章的学生少了三成。 他顾不上生气,反正他的薪资不会少一文钱,少几个学生,他还轻松点。 正好把精神用在家里,上个月,他花五两银子的高价,娶了一个小妾,正是蜜里调油的时期,恨不得时时粘在一起。 舜华这边,有了第一期的办学经验,第二期培训班再上课,就轻松多了。 她把袁鸿宾调回来,做了小先生,又把秉辰和秉生调来做助理。 舜华只负责讲解新知识,袁鸿宾拿回来的,都是现场的数据,他的现身说法,更有说服力。 再加上秉辰和秉生帮着督促功课,修改作业,三个小先生,分担了大部分的教学工作。 使舜华可以分出精力来关注其他事情。 话题还要从去年的重阳诗会说起。 袁大牛的女儿柔姐儿,因为在诗会上,捡到了一位老妇人的金镯子,得了老妇人喜欢。 又因为长得壮壮实实的,乡下人认为这样的身材好生养。加上举止活泼大方,家世也清清白白,被老妇人看上,托官媒来提亲,把柔姐儿选为大孙儿媳妇。 老妇人的夫家姓洪,是赤湖镇那边的大户,据说家里有几百顷田地,还有一片藕塘,比袁族长家的田地都多。 这下村子里炸开了,都说柔姐儿命好,捡到一段好姻缘。 袁大牛和袁李氏两口子,听说女婿是读书人,生怕女儿配不上人家,非要把柔姐儿送到舜华家,让她跟在舜华身边学习读书认字,甚至为人处事。 舜华家里有刘世祥这个外男,她不好把柔姐儿带在身边,只能把她交给茵华和润娘。 润娘跟着茵华,用偏旁部首法,认了不少的字,舜华还教她们,把新认识的字注上拼音,有时忘了,也能用拼音读出来。 柔姐儿天天来舜华家,跟茵华和润娘两人在后院读书认字,跟周阿婆学规矩,做女红。 族里的女伢子们,十分羡慕柔姐儿,既羡慕她许了门好亲,又羡慕她可以读书认字。 所以,茵华和润娘的玩伴越来越多,女孩子们在一起叽叽喳喳的,吵得秉哲兄弟无法上课。 舜华只得在后花园开了一道侧门,让女孩子们到后花园玩去。好在后花园有一亩多地,够她们闹腾。 七岁的茵华(过了年,孩子们都长了一岁),和九岁的润娘,就成了女孩子们的小先生。 望着女孩子们崇敬的眼神,两位小先生满满的成就感,干劲十足。 这可苦了舜华,每日从培训班里回来,还要解答家里两位小先生遇到的问题,比在培训班讲课还累。 还有另外一个问题,也引起了舜华的关注。 阳春三月,正是万物生长的季节。 往年,从三月开始,来自南方的暖湿气流,就会带来充沛的雨水。 瑞昌县所在的江南地区,会有一场持续大半个月的春雨,就是营造烟雨江南的那种细蒙蒙的春雨。 但今年没有下雨,瑞昌大地上,春和景明,阳光灿烂。 从去年冬季开始,袁家村所在的地区就很少下雨,往年也有这种情况,大家习以为常。 如今到了三月,还不下雨,地里的庄稼首先受不了。 地里的小麦无法分蘖,油菜开出干瘪的黄花,豌豆、蚕豆等豆类,缩在地面无法生长。 旱情初现。 虽然长江装卸公司的生意火爆,九江那边的吊架和手推车已开始送货,舜华始终记着“湖广大饥”,在史书上平淡无奇的几个字,现实中却要赔掉多少底层百姓的性命。 在舜华的提议下,袁族长用长江装卸公司的分红,又建了一个社仓,并从郑掌柜那里买粮,拉回社仓存起来。 谁知,郑掌柜那里的粮食,一天一个价格,近两天,稻谷已经涨了近一倍,要一两五一石,码头上所有做粮食生意的商家,都在屯粮惜售。 这种行为更加重了恐慌。 上游武昌、岳州、宜昌各府,已经少有粮船下来,南直隶购粮的船,大多空船而归。 饥荒的气氛开始在蔓延。 第二期培训班结束,分配的事情交给袁鸿泰,舜华把精力转移自家的茉莉花田上来。 正是茉莉花抽新芽的季节,因为缺水,新抽的枝叶长得瘦弱细小,这样的枝条,到六月能产多少花? 舜华有钱,周大田雇了几十个人,从一里外的凤凰溪挑水浇灌,才有如今的样子,否则,连枝条都抽不出来。 五十亩地,哪里救得过来? 王衍爵租来的那一百亩地,连地都没来得及整,还荒着呢。 到了四月,村里有人家断粮,开始从社仓借粮渡荒。 粮价太高,那些有人在作坊里做工的,在装卸组做力工的,做会计的人家,挣了钱也不愿意买高价粮,都到社仓借粮。 袁族长只得按照去年交社粮的数据,把各家所交的社粮分给他们。往年存留下来的社粮,要留着备荒。 袁五爷仗着是族老,去年交社粮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