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部分(第3/4 页)
翻地换约。
在华北、华中各抗日根据地,“查减”运动中还开展了反恶霸、反贪污、算旧账、清查“黑地”(即隐瞒不交纳田赋公粮的土地)的农民群众斗争。这场斗争的兴起,势如破竹,汹涌澎湃,给予地主阶级以沉重的打击。斗争果实大部分都分配给贫苦农民,特别是那些既不是佃户,又不是雇工的赤贫农民,使他们从长期的赤贫地位中解脱出来,激发了他们的革命热情。据《解放日报》1944年12月13日报道,山东胶东地区栖东县7个区295个村,经过反恶霸斗争夺回现金20700元,土地3315亩及油房1处,反贪污索回22900元,粮食11300斤,反资敌、资匪索回24630元,查出国民党土顽部队匿藏物资近百万元。
据晋绥边区14个县不完全统计,1944年农民在斗争中,共获得土地6455235亩。山东文登县农民在1945年上半年在斗争中获得土地5万余亩,占全县土地总数的10%。
查减运动全面深入的展开,使减租减息运动取得了更加显著的成绩,使农民身受的封建剥削大为减轻,从而充分调动了他们抗日与生产的积极性,保证了抗日战争最后胜利的到来。
4、《五四指示》的发布
毛泽东的打算
抗日战争胜利后,为了建设一个和平*的新中国,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解放区继续实行减租减息政策。毛泽东的打算是:“如果没有特殊阻碍,我们准备在战后继续实行下去,首先在全国范围内实行减租减息,然后采取适当方法,有步骤地达到‘耕者有其田’。”刘少奇等中央领导同志也基本上是赞成这样做的。但是,形势的发展和变化,却使减租减息政策很快发生了变化。
中国共产党在明知国民党没有和平诚意的情况下,依然派毛泽东亲赴重庆谈判,并促成了1946年1月的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签定停战协议。但是,国民党、蒋介石却利用和谈为幌子,不断调兵遣将,为全面内战做准备。在当时形势下,中国共产党解决农民土地问题的政策,必须考虑全国人民的和平愿望。在国民党反动派尚未公开彻底撕毁政协决议之前,中国共产党仍以实际行动履行决议的有关规定,只在决议允许的范围内解决农民土地问题。正如《解放日报》1946年1月1日社论所指出,“减租是全中国都要实行的要政,解放区应当成为全国减租运动的中坚与模范”。1945年11月7日,*中央发出《减租和生产是解放区的两件大事》,阐明“目前我党方针,仍然是减租还不是没收土地”。
*面临的重大问题
抗战八年,中国共产党的武装力量虽然取得了巨大的发展,但和国民党相比,敌强我弱的基本态势依然没有改变。到1946年7月,国民党方面拥有总兵力430万人,其中正规军200万人;人民解放军总兵力127万人,其中野战军61万人,双方总兵力之比约:1。国民党统治着全国约76%的面积、3.39亿人口,还控制着所有的大城市和绝大部分的铁路交通线,拥有几乎全部近代工业和雄厚的人力物力资源;而解放区的土地面积只占国土总面积的24%,人口约1.36亿,近代工业很少,基本上处于经济比较落后的农村。从1945年9月到1946年6月,蒋介石已将其160万的正规军调集内战前线,全面完成了内战部署。军事力量和经济力量都占优势的蒋介石狂妄叫嚣,要在3个月内摧毁解放区。
第四章 开国前中共的土改历程(15)
在全面内战不可避免的情况下,如何动员广大解放区人民粉碎国民党反动派的进攻,支持革命战争,就成为中国共产党人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
另一方面,解放区的农民迫切希望得到土地。他们要求突破减租减息所规定的具体政策,直接分配土地。这种情况的出现,其直接原因是1945年春季反攻以后解放的广大新解放区在除奸反霸斗争中收回了一批土地。新区几年来土地关系变动中又有许多不合理的因素需要调整。但更为重要的因素是减租减息是党在抗日战争时期中的土地政策,日本侵略者被打败了,干部群众便要求突破它,以便更直接满足农民的土地要求。即使是经过多年减租减息的老解放区,虽然封建土地占有关系受到了很大的削弱,但它仍然影响着广大农民的生产情绪和革命积极性的发挥,农民仍普遍要求合理解决土地问题。
反奸、控诉、清算
在新解放区内,结合减租减息,各地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反奸、控诉、清算等多项群众运动。很多农民在运动中突破了减租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