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部分(第2/4 页)
人都干了半军用茶缸二锅头,另外又喝了十来瓶啤酒,所以头晕得像小耗子进了灶火坑,连呛再撞墙,连续头晕三天,半个多月后还余波未息。如今得到令人震惊的消息,怒火攻心。到饭堂一口饭没吃,还挑炊事班的毛病,硬说菜里面盐放多了,快把他咸死了,其实他连筷子都没动过。他还像排雷似的在碗里挑出了一粒沙子,非让炊事班长找筐把那粒沙子抬出去,当场就把炊事班的几个小子吓得麻爪,两个人抬一个大筐哆哆嗦嗦的从他面前突然消失,动作比躲避一颗即将爆炸的地雷还迅速。倒霉的炊事班长,柱子似的傻愣着等待一顿臭骂,可半天没有一丝声响,连长已经愤然离去,如同即将爆炸的地雷没炸,危险延续,警报未除,留下的是更麻烦更恐怖的排雷和引爆。
高远愿意浸泡在荣誉室里沉思,这是他最重要的习性之一,不管好事坏事都要在荣誉室里找到释放和解脱。那个三十几平米的房间就像有什么神奇,通常都是高高兴兴的进去,痛痛快快的出来,再不就是愁容满面的进去,轻轻松松的出来,反正再憋屈再窝火再觉得头疼也没问题,荣誉室跟神医一般包治百病。
六连的荣誉室布置的很特别,和其他连队不大一样,算得上独树一帜。室内正中间没有摆放会议桌,更没有摆乒乓球案子,不像其他连队不伦不类的把荣誉室和会议室、娱乐活动室混合通用。最显著的特征还不是中间的摆放,而是在最显著的位置没有悬挂显著的领袖伟人像,四周墙壁也没有全军几大英雄模范的位置。道理很简单,屋子太小容纳不下荣誉,出自六连的战斗英雄就有上百位,从这里走出来的将军也有几十位,光开国中将、少将就十来个,可谓星光闪耀,猛将如云。也正是这些将星、战斗英雄把领袖伟人和全军英模挤没了位置。
走进六连的荣誉室就像走进一个小型的军史博物馆,置身室内立刻被笼罩在一片肃穆之中。四面墙壁和展桌全部被连队光辉的历程、战斗的足迹等文字和各种荣誉锦旗、历史照片、战斗实物等占满。光是“挖敌心脏”、“登城先锋”、“无敌尖刀”等弹痕累累的锦旗就有几十面。每年的新兵入伍都要在这个荣誉室进行一番入伍思想教育。其实根本用不着说教,一进荣誉室肯定受教育,从荣誉室转一圈再出来都是热血沸腾无比自豪,从心理上已经成为六连的一员。从此屋出来的新兵马上就会和老兵们一样,把连队的荣誉看得比生命还重。
高远手摸着荣誉室正中最醒目位置,那面志愿军总部授予的“挖敌心脏的尖刀”荣誉锦旗下面的一个精致玻璃罩子。罩子里竖立着一把擦得锃亮黄铜色的军号,跟抗美援朝纪念馆和北京军事博物馆那两把一模一样。据连队的老人讲,这把号是仿制的,另两把也是仿制的,真品早已不知去向。
高远用钥匙轻轻的开锁,掀开玻璃罩,小心的把军号取出,左手叉腰,右手握住号颈,挺胸扬头,军人与军号结合成一尊伟岸的雕象,兀然肃立。拴在军号上的红绸子穗“唰”的抖落,火种一般瞬间点燃照亮了荣誉室。墙上所有照片里和不在照片里的人们,可以统称为历史人物的六连前辈,似乎都瞪大了眼睛盯着高远,盯着那把即将吹响的军号,他们好像都盼望着一件事,就是把它吹响,谛听那久违的雄壮。
高远让那些六连历史上的英雄们失望了。他没有吹号,只是摆个剪影般的姿势,模仿了一下吹号的动作,他的长型脑袋里不断的猜测着那段长达五十余年的场景。当年那军号的主人是采取的什么姿势吹响的冲锋号呢?据说当时那号手身负重伤,站都站不稳,他会不会是趴在地上吹的呢?
在高远当兵之前,部队已经取消了司号员,军号早成为历史,号谱中也只剩下起床、开饭、操课、就寝等少量的几种象征性的摆设,都是用录音机通过高音喇叭播放整个营区,声音比过去的人工吹号要大得多,团部一吹号,方圆百里都能听得到,只是号谱中没有了冲锋号。而缺少了冲锋号那吹人奋进慷慨激昂的旋律,就是声音再大,军人们还具备那勇敢冲锋的战斗意志吗?
高远的眼睛又向荣誉室的四周墙壁望去,他知道这把军号的主人就隐藏在那些照片中,就隐藏在光荣的连史、战史中。可能在某个时期某个阶段,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在各种军史、战史和*中,人们明哲保身猥琐不堪的暂时隐去了这个人的姓名,暂时回避了这个人的存在,甚至短暂的忘记了这个人所代表的一种精神。尽管人们选择了回避躲避不说实话,但谁也抹杀不了那段可歌可泣的战史和军魂,那个号手的精神占据了照亮了“大功六连”一代代军人的精神世界,凡是在六连战斗生活过的军官、战士都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