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部分(第1/4 页)
这封短信送出后不久,巴菲特和查理·芒格就在芝加哥与拉尔夫·舒伊见了面,并且在一星期后正式签订了购并合约。
巴菲特高兴地说,伯克希尔公司1985年收购斯科特·费策公司后业务规模有了迅速膨胀,再加上保险业务的业绩增长,预计1986年的销售额将会超过20亿美元,相当于1985年的2倍。
巴菲特特别指出,伯克希尔公司收购斯科特·费策公司,充分说明伯克希尔公司的投资具有随意性,因为在这方面原来并没有任何特定的策略和计划,也没有专门的人来研究别人提供的购并方案,可谓一切顺其自然。不过,这种顺其自然并不是随心所欲,完全是建立在对该公司及其管理层认真考察基础之上的,所以这样的投资成功率更高。
巴菲特在伯克希尔公司1985年年报致股东的一封信中说,他可以用一则小故事来说明投资者考察投资对象、而不是道听途说的重要性。
他说,投资者如果认为企业高级管理人员、企业经验丰富的专业人员会成为金融市场稳定的理性力量就大错特错了。要知道,符合上述标准的股票价格通常偏高,投资价值大打折扣。
他说,他的老师格雷厄姆早在40年多前就讲过这样一则故事:说是有一位老石油开发商去世后,在天堂门口遇到了上帝,上帝告诉他说有一个好消息和一个坏消息,你要听哪一个?他说,我两个都要听。于是上帝就首先把好消息告诉他说,他有资格进入天堂;然后又把坏消息告诉他说,天堂里已经没有位置容纳这位石油开发商了,所以他只能下地狱。
老石油开发商说,既然这样,请允许我在下地狱之前能够和住在天堂里的那些老朋友们打个招呼吧。上帝想,这也没什么,反正天堂的门是锁着的,你也进不去,所以就答应了。
只见石油开发商对着天堂门口大喊一声:“地狱里发现石油啦!”话音刚落,原来住在天堂里的那些石油开发商们争先恐后地往地狱奔去,一下子就让出了许多空位。上帝对老石油开发商说,你真厉害,现在你可以住进去了。可是老石油开发商停顿了一下后说,不,我还是跟他们一起去地狱比较好,既然他们都相信地狱里有石油,说不定是真的呢?
【巴菲特智慧结晶】
巴菲特认为,投资股票一定要亲自考察,而不是被传言左右。这种考察既可以是考察企业,也可以是考察产品,反正你必须对它的业务经营和产品服务有深入了解,这样的投资才会感到踏实。
电子书 分享网站
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星辰家具的交易有个相当有趣的故事,每当我们涉足一个原本我们不熟悉的产业,我都会习惯性地问一问新加入的合作伙伴:“除了你们以外,还有没有像你们一样的企业?”早在1983年我们买下内布拉斯加家具中心时,我就问过罗丝·布拉姆金夫人家族这个问题。当时她告诉我,全美国其它地方还有3家不错的家具零售商可以考虑。不过很可惜,在当时没有任何一家有出售的意愿。
——沃伦·巴菲特
【巴菲特现身说法】
巴菲特认为,投资者购买的股票其经营业务要容易理解,业务过于复杂其中就可能蕴藏着投资风险。不但如此,投资者在考察该公司经营的业务时还应当精益求精,因为任何事情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巴菲特在伯克希尔公司1997年年报致股东的一封信中说,1997年伯克希尔公司收购的星辰家具公司、国际乳品皇后公司完全符合预定标准,它们不但产业性质单纯、拥有绝对的竞争优势,并且都是由明星经理人来打理的。
当谈到收购星辰家具公司时,巴菲特掩饰不住内心的激动,因为在这起收购案例中,能够更好地反映巴菲特收购企业时的一着妙棋:永远追求最好。
巴菲特说,在收购星辰家具公司时有一个相当有趣的故事。大家都知道,在伯克希尔公司每当进入一个原来不熟悉的行业时,巴菲特都会习惯性地问一问对方,在你们这个行业中除了你们以外,还有没有像你们一样优秀的企业?
他说,这种做法早在1983年收购内布拉斯加家具中心时就用过了。当时他问罗丝·布拉姆金夫人这个问题时,罗丝·布拉姆金夫人告诉他说,在美国其他地方还有3家很不错的家具零售商可以考虑收购,不过很可惜的是,当时3家公司没有任何一家想出售。
多年以后,罗丝·布拉姆金夫人家族得知上述3家公司中的一家名叫威利家具公司()的企业有意出售时,马上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