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部分(第3/4 页)
存折”。
“人脉存折”分为三种类型,第一种是“单赢”的人脉存折;第二种是“双赢”的人脉存折;第三种是“多赢”的人脉存折。
“单赢”的“人脉存折”:基础薄弱
“单赢”人脉存折的建立者是为了达成某种目标而特意去结交某些人,最后获益的只有自己。这在许多聚会、社交团体或研讨会里都能看到,有些人会想方设法认识每一个在场的人,甚至竭尽全力地想与重要人物攀亲带故。
喜欢建立“单赢”人脉存折的人,对于交往的人脉总会过滤,认为“有人脉=好办事”,对于没有利用价值的朋友,就不会浪费时间去经营。以这样的方式经营人脉或许很快就有效果,但基础通常非常薄弱,因为人脉对象显然不会持续地被你利用,所以必须不断地再开发新的人脉。
比如,我认识一位房屋中介业务员凯西。长得很漂亮的她,有非常好的交往能力与口才,很多客户都很喜欢她的亲和力。但是,急于变成“暴发户”的她,只是把买卖房屋当成累积财富的绝佳方法,因此她每个月最在乎的就是成交数量与佣金,一点儿都不重视客户的真正需求,更不会站在买方或卖方的立场替客户着想。她只是紧盯着佣金报酬,想加快成交的速度,在这样的心态下,可想而知就别谈什么售后服务了。
我渐渐发现,她每次在跟客户讲话的时候,眼睛总是游离地飘向其他方向,因为她总是在搜寻是否有更重要的客户走来,她每一秒钟都很担心自己会把时间浪费在小客户上,她想要把时间留给更大的客户,但大客户也非常清楚她的心态。久而久之,虽然她很努力,口才好的她也很容易交到朋友,但成交过后的客户都对她失去信赖,客户群却很难重复,只有靠不断地持续开发,才能有进一步的获利。
这样的人脉存折经营法,由于只有单赢,看似非常快速,但因为人脉对象不会持续地被你利用,被利用过的人也很难变成知交好友,因此不能持续放大原有人脉的效应。显然这并不是成功有效的人脉经营法则。
“双赢”的人脉存折:互利共生
第二种“双赢”的人脉存折,则是建立于“互益”的基础上。现在是一个讲究“团队合作”的时代,老是单打独斗,根本无法借力使力,或是拓展自己的格局,所以,适时地分享你的经验,或是帮助其他人,绝对会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
值得注意的是,很多人在建立“互益”的人脉存折时,往往只偏重于运用“人脉存折”来强化自己的“金钱存折”,公众利益通常不会是考量的重点。像在职场上最常听到的,就是建立“关系”,也就是运用彼此在工作职场上的权势与本领互相交换,协同合作彼此互利,而成就双方的名利财富。团结当然力量大,但“双赢”的人脉存折最令人诟病的就是,一些政商名流往往在互利的同时,却危害到社会大众的利益。此外,这样的人脉关系因为是建立在双方所持有的筹码上,一旦自己失去了被利用的价值,马上就会被弃置一旁,这是可以想见的结果。
“多赢”的人脉存折:兼顾私利与公益
真正的超级社交女王,运用的应该是第三种超越双赢的“多赢”人脉经营学。这样的多赢人脉关系,除了对自己有利,更可以利用自己的专业协助他人,也就是在“互益”的基础上,还能对社会大众产生利益。
比如,我认识的一位女性二房东,她为人热心,希望能够投身房地产事业,但工薪族的她无法负担台北地区的房价,因为以一栋台北东区100多平方米的房子的买价来看,一个月起码要付六七万的房贷,买下来出租给别人效益并不大。正当她为到处看房子伤脑筋的时候,却发现有些地点不错的房子,因为房东无法全心照顾管理,而常空着租不出去,于是她想到一个“多赢”的方法。
她找到十间有类似状况的房子,之后主动去拜访房东,发现这些房东因为经常出国,或是因为年纪大、行动不方便,甚至是因为房子内部年久缺乏整理或装潢不善等原因,才导致这些房子虽然地点很好,却租不出去。于是她和房东商量,希望房东以低于市价的租金让她租下房子,但租约一签就是5年以上。租下房子后,她会先花些钱整理房屋,再以高于原租金的价位分租给房客。由于她把房子管理得非常好,所以房东们也都乐于将房子交给她处理,虽然租金比市价低一些,但因为有保证5年的稳定收益,总比经常要处理房客搬进搬出的问题省心。就这样,她用最少的成本,求得了最大的利润。后来,因为她真的管理得不错,这些房东们还主动介绍给她更多的房主,让她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