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部分(第2/4 页)
是进攻的时候就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面对日军坚固的堡垒和密集的火力,没有有效的突破手段,究其原因,就是缺乏坦克装甲车这类重型装备。 而日本上海派遣军司令部已经把十九路军列为头号威胁,命令空军出动轰炸机,不断轰炸其阵地,最大程度地削弱其战斗力。同时,在新的增援部队到来前,严令第九师团始终在舰炮的射程内作战,无论中国军队如何引诱,绝对不可越雷池一步。 此时的第九师团就如同一只龟缩起来的刺猬,使十九路军无处下口。孙百里根据战场的形势命令部队暂停攻击,后撤到日军的舰炮射程外,构筑牢固的工事,准备与日军作持久战。随后,孙百里建议战区司令长官部,认为日军从右翼抽调兵力支援左翼,显然兵力不足,是否可以从右翼发起攻势,力求歼灭日军一部,取得战场的主动权,因为这里远离黄浦江,日军的海军无法进行有效的支援,同时,江南的秋天已经来到,阴雨天气多,限制了敌人空军的发挥。 然而,战区司令部却认为,淞沪会战的目的是用阵地战消耗歼灭日军,需要持久作战,不能冒险,并且向孙百里强调,这是按照德国顾问的建议制订的指导方针!司令部的答复使孙百里感到非常无奈,如果一味地消极防守,和装备精良的日军打阵地战,如何能够取胜?孙百里的心头不由得蒙上一层阴影,全歼第18旅团带来的喜悦也被冲得一干二净。 日本上海派遣军司令松井石根鉴于第九师团进攻失利,知道从侧翼突破中国军队防线,分割包围中国军队的企图肯定无法实现,而手头的兵力又不足以发动全线进攻,于是决定改变分割包围的计划为中央突破,集中兵力进攻蕴藻浜一线。 蕴藻浜是上海地区仅次于黄浦江和苏州河的第三大河,全长30多公里,与京沪铁路和淞沪铁路构成一个三角形,是上海北郊的交通枢纽。 10月1日,日军集中第三师团、第13师团和第101师团一部,在空军轰炸机的掩护下,强渡蕴藻浜,向大场、南翔进攻,妄图切断江湾地区中国守军与外界的联系,然后聚而歼之。 驻守该地的中国军队第八师,第59师和第67师以及税警总团等部队奋起抵抗,与日军浴血激战,但是由于武器装备的处于劣势,损失惨重,无力再战,相继退出阵地,战区司令部只得从左翼抽调第61师等部接替防务。 第61师进驻阵地后,依靠不亚于日军的装备和顽强的作战意志,经过数昼夜血战,终于遏制住日军的工事。 然而,10月15日,日军集中优势兵力,再次强渡蕴藻浜,然后突破第66军教导旅的防线,成功突入中国军队的防线,战局再度告急!
正文 第七十八章 血气之勇
在形势万分危急的时候,从广西调来的第21集团军抵达前线,立即被战区司令长官部编入右翼作战集团。第21集团军是桂系的王牌,向来擅打硬仗,作战英勇顽强,在地方部队当中享有威名。白崇禧人称小诸葛,对战略战术颇有研究,纵观淞沪战场的敌我态势,然后总结中国军队前期作战的经验教训,认为如果一味被动防守,和日军摆开阵势打阵地战,纯粹是以己之短攻敌之长,只会增加部队的伤亡,没有任何好处,最终也无法取得胜利。于是他向兼任战区司令长官的蒋介石建议,集中部分兵力,主动攻击日军,把日军的防线从中间撕开一道口子,就可以把敌人分割开来,迫使其后退。日军虽然强悍,但是却被十九路军歼灭一个旅团,证明并非不可战胜,只要实施积极防御的策略,同样有机会击溃日军。为表明自己的信心,白崇禧主动请缨,建议让第21集团军来完成这个任务。 身为战区长官的蒋介石面对淞沪战场的困局一筹莫展,正苦于无计可施,无兵可用,把全部的希望都寄托在西方列强的干涉和调停上,见白崇禧愿意主动出击,正好求之不得,于是顺水推舟地答应下来,下达实施反击作战的命令。 10月21日,中国守卫蕴藻浜的部队,正准备配合第21集团军发动全线反击,可是非常不幸的是,日军第三师团和第101师团也在这一天向南岸发起猛攻,而且日军的攻击时间比中国军队计划发起攻击的时间整整早12个小时。 当日清晨,日军就出动大批轰炸机对南岸中国军队第21集团军第48军的阵地轮番轰炸,随后出动步兵在坦克大炮的掩护下猛攻守军防线。第21集团刚刚赶到淞沪战场,就接到出击的命令,所以匆忙构筑的工事非常简陋,在日军飞机和重炮的轰击下被轻松击毁,守军基本上在毫无遮拦的阵地上和日军作战。广西部队虽然作战勇猛,但是从来没有和日军交锋过,又缺少重武器,根本不知道如何对付坦克和飞机,依然按照过去参加国内战争时的打法,以密集的战斗队形发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