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部分(第3/4 页)
赠予百两黄金,可算是十分丰厚的奖品。楚歌也丢下书,到人群中看热闹。已经汇集了不少文士侠客,每一个都是气质昂扬,纷纷欲试,恨不得冲上台的模样。耳听鼓声三响,一个看着有几分风骨的中年男子走上台,很是和气般开口,“多谢各位前来参加这次的文武大会。鄙人朱宏,为此次比试的司仪。此次比试分为两场,先文后武。只需要对上这对联,便可以参加文试。”两个侍从抬着一块贴着纸的木板立在台上,纸上写着四行字,“古月照水水长流,水伴古月度春秋。觅得水光耀古月,碧波深处好泛舟”是一个字谜。朱宏看了台下人一圈,“各位猜到谜底的,就到这边写下谜底和姓名,半柱香时间后就公布答案。各位公子请。”随即走到了一旁。台上已经摆开了一张长桌,摆着笔墨纸砚。随后就有三两个人上台写下谜底,由台上的侍从交给了朱宏。
看着半柱香差不多烧了一半了,楚歌才走了过去,桌边一个侍从递过来一枝笔,楚歌接过,挥笔写下一个字,然后写下自己的姓名,侍从随即收了纸张,交到朱宏手里。差不多有二十几人上台,半柱香也燃尽了。朱宏整理了一下手上的纸,挑出回答正确的,然后上了台,“时间已到。此字谜答案倒也简单,便是湖水的湖字。共有十一位公子答对了。那下面就请十一位公子上台。”
台上已经摆好了十一副小桌椅,笔墨齐全,十一个答对的人纷纷入座,楚歌自然在其中。朱宏一一看了十一人一下,看到楚歌顿了顿,刹那惊艳一般,“恭喜各位公子。接下去,是承蒙贵人题字,所出的一上联,谁所对的下联工整合意便可进入下一轮的比试。”字联摆了出来,“水中冻冰 冰种雪雪上加霜”十一个字,字字刚劲有礼,笔画宛若游龙。“一样是半炷香时间,各位公子请。”一截香燃起,各人纷纷思索了起来。楚歌提笔沾墨,看着桌上白纸,下笔如飞,一会时间便放下笔。示意一旁侍从收纸,楚歌气定神闲的坐着,一侍从端上了茶水。朱宏拿过纸一看,眼中赞叹更胜,禁不住又看了楚歌一眼。半柱香燃尽,只有六个人交了答案,朱宏一一看过,抄录了一下,一个侍从拿着抄下来的下联送到了隔壁的一家茶楼里,不多时后拿着本子又走了出来,朱宏接过本子看了看,“刚才已经请贵人选出了对得好的下联。一是杜霖杜公子所对的,火中焚煤煤成炭炭中露灰;一是楚歌楚公子所对的,空中腾雾雾成云云开见日。恭喜两位公子进入下轮比试。”其他九位公子纷纷起座下台,台上只留下了楚歌和杜霖。杜霖看着也不过是弱冠之年,面容清秀,是仪州有名的才子。“这是最后一场比试,两位公子可要尽力而为。以梅雪为题,画一幅画,配一首诗。不过,只有一炷香时间。”两张大桌子替换了矮桌,两张画纸铺在了桌上,笔墨颜料皆有,各有一个侍从帮忙调色研墨。
一炷香时间后,两幅画都挂了起来。杜霖所作是一幅红梅白雪图,红梅满枝,白雪飘扬,旁边题诗,“桃未芳菲杏未红,冲寒先已笑东风。看来岂是寻常色,浓淡由他冰雪中。”(此诗取自红楼梦)楚歌的是一幅水墨梅雪图,天地辽阔,白雪覆盖,几树白梅立于雪中,傲绝风骨,一张白纸,寥寥数笔,便是精彩。一首题诗在侧,“寒依疏影满华裳,凛风谁辨玉枝霜。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最后一句大家都知道,前面那句,额,瞎掰的,继续偷懒。)朱宏再次上台,“两位公子所作已经完成,刚才我们已经向台下各位发了卡片,共有五十份。每人手里都是一红一白两种颜色,红色代表杜公子,白色代表楚公子。各位觉得谁得画和诗好就将对应的卡片放到这个箱子里,当然一人只能放一种颜色。”由众人评判,这样子倒也公平。楚歌端起清茶,喝了一口,看了一下杜霖的红梅白雪图,红白分明的美丽。此人年纪虽轻,倒是有才气的。
而同时,茶楼窗口处,一人站在那里,也正看着这边,眉眼似含厉色,不怒而威,若是一笑,必是十分邪魅,一身墨绿绣红色燕纹华服,发戴锦冠,一眼便可知是身居高位的贵人。“韩大人,您觉得如何?”坐在一旁的一人开口问道,他是仪州城的主簿邓寅。沧越地广,分为三十六城,每一城都有一位督使和两位的主簿管理本地,而督使和主簿都是由朝廷主派的。能让主簿作陪,这个韩大人又岂是平常。“都城中人才济济,韩大人也是见多识广,单单你礼部之中,就汇集了许多才子,不知这两个人你选谁?”邓寅又道。这个韩大人正是出自青霜门的礼部尚书韩秀。韩秀目光落在杜霖身上一瞬,便看向了楚歌,此人别具风骨,一眼惊艳,“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真是好句。”邓寅微微一笑,“楚歌,倒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