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部分(第3/4 页)
。惇惧,因不复敢长,
时人又号为齐髯公。”
裁诗,作诗。唐杜甫《江亭》诗:“故林归未得,排闷强裁诗。”
花作骨,犹锦心绣肠,称赞他的诗华丽。
龙头,《魏略》:“华歆与北海邴原,管宁俱游学,三人相善,时人号三人为一龙,歆为龙头,原为龙腹,宁为龙尾。”
秉,手执。
鱼须笏(音户),古代大夫所用之笏。因饰以鲨鱼的须(一说鲨鱼皮),故名。
太行,太行山,即潞州之地。
青草上白衫,谓其初入仕途,脱白着青。唐时无官人白衣,八品九品官青衣。
章奏,臣僚呈报皇帝的文书。汉王充《论衡·效力》:“章奏百上,笔有餘力。”《后汉书·胡广传》:“举孝廉,既到京师,试以章奏,安帝以广为
天下第一。”唐孟郊《酬李侍御书记秋夕雨中病假见寄》诗:“未觉衾枕倦,久为章奏婴。”
金门,即金马门,汉代宫门名,学士待诏之处。《史记·滑稽列传》:“金马门者,宦﹝者��鹈乓病C虐�型�恚�饰街�弧�鹇砻拧�!碧屏跤砦��
《为郎分司寄上都同舍》诗:“籍通金马门,身在铜驼陌。”宋高似孙 《纬略》卷七:“待詔金马门,汉盛选也。以汉之久,而膺此选者仅若此耳,
殊不轻畀也。”。汉扬雄《解嘲》:“与群贤同行,历金门上玉堂有日矣。”
石阁,即石渠阁,阁名,西汉皇室藏书之处,在长安未央宫殿北。《三辅黄图·阁》:“石渠阁,萧何造。其下礲石为渠以导水,若今御沟,因为阁名
。所藏入关所得秦之图籍。至於成帝 ,又於此藏祕书焉。”《汉书·儒林传·施雠》:“甘露中,与五经诸儒,杂论同异於石渠阁。”。《汉书·刘
向传》:“讲论五经於石渠。”
豸(音志)角,即豸角冠,亦称獬(音谢)豸冠。古代御史等执法官吏戴的帽子。汉蔡邕《独断》:“法冠,楚冠也……秦制执法服之。今御史廷尉监
平服之,谓之獬豸冠。”《后汉书·舆服志下》:“法冠,一曰柱后。高五寸,以溃��构c,铁柱卷,执法者服之,侍御史、廷尉正监平也。或谓之獬
豸冠。獬豸,神羊,能别曲直,楚王尝获之,故以为冠。”
鸡香,即鸡舌香,亦称丁香。古代尚书上殿奏事,口含此香。《初学记》卷一一引汉应劭《汉官仪》:“尚书郎含鸡舌香伏奏事,黄门郎对揖跪受,故
称尚书郎怀香握兰,趋走丹墀。”唐刘禹锡《郎州窦员外见示与澧州元郎中郡斋赠答长句二篇因而继和》:“新恩共理犬牙地,昨日同含鸡舌香。”亦
省作“鸡香”、“鸡舌”。唐黄滔《遇罗员外衮》诗:“豸角戴时垂素髮,鸡香含处隔青天。”唐李商隐《行次昭应县道上送户部李郎中充昭攻讨》诗
:“暂逐虎牙临故剑��逗�ι喙�履辍!薄�
摧颓,困顿﹐失意。
阑,残,将尽。
中区,指心胸之中。王琦注:“中区窄,谓心事不舒。”
葛衣,用葛布制成的夏衣。《韩非子·五蠹》:“冬日麑裘,夏日葛衣。”唐韩翃《田仓曹东亭夏夜饮得春字》诗:“葛衣香有露,罗幕静无尘。”宋
陆游《夜出偏门还三山》诗:“水风吹葛衣,草露湿芒履。”
断碎,破烂,言自己的贫困。
赵城,当是诗人与张彻相会饮酒之地。
解:
既称赞张的才华,又感慨自己时运不济。委曲道来。 。 想看书来
36 罗浮山人与葛篇
依依宜织江雨空,雨中六月兰台风。
博罗老仙时出洞,千岁石床啼鬼工。
蛇毒浓凝洞堂湿,江鱼不食衔沙立。
欲剪湘中一尺天,吴娥莫道吴刀涩。
注:
罗浮,山名。《艺文类聚》卷七引《罗浮山记》曰:“罗,罗山也;浮,浮山也。二山合体,谓之罗浮。在增城、博罗二县之境。” 风景优美,为粤中游览胜地。晋葛洪曾在此山修道,道教称为“第七洞天”。相传隋赵师雄在此梦遇梅花仙女,后多为咏梅典实。南朝陈徐陵《奉和山地》:“罗浮无定所,鬱岛屡迁移。”唐刘恂《岭表录异》卷中:“南海以竹为甑者,类见之矣,皆罗浮之竹也。”
山人,指仙家、道士之流。北周庾信《道士步虚词》诗之五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