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4部分(第2/4 页)
连勉强招架都做不到。”
“呵呵,元皓先生何必自谦。并非你的智计谋略比别人差,也不是你的眼界见识比别人低,关键还是袁本初从一开始就走错了路,所以不论谁来辅助他,失败也是难免的。”
田丰点头,同意刘和这个论断。“公子说的不错,幸而袁公在彻底失败之前便撒手人寰,不然以目前的形势,不出三年,袁公就要亲眼看着所有的地盘失去,所有的将士败亡和投降。”
“不谈这些事情了,今日我请元皓先生来叙话,想必你能猜到我的心思吧?”刘和不再绕弯子,单刀直入。
“公子礼贤下士之名天下闻名,田某若说不知道,那就是矫情了。只是,田某已经厌倦了这种勾心斗角的日子,无意再为人出谋划策,还请公子网开一面,准许我回乡隐居。”
“我完全可以理解元皓先生的心情,只是就此让你这样一位品德高洁的贤士归隐乡里,实在是一种罪过。不瞒元皓先生,早在数年之前,我便开始琢磨如何将你招揽过来,后来您被袁绍关进大牢之中后,我还派人秘密潜入牢中随时关注着你的状况。我在幽州的时候,曾经极力建议父亲创设了一个叫做监察署的机构,主要职责便是监察州郡官员和军中将领,防止他们贪赃枉法、中饱私囊、欺压百姓。元皓先生曾经担任过御史,为人刚正不阿,又善于分辨是非曲直,正是在监察署任职的上佳人选,我想让您接替李文忧,还请元皓先生不要推辞。”
刘和说这些话的时候,态度很诚恳,丝毫没有逼迫的意思。
田丰得知刘和居然如此重视自己,宁可秘密派人在暗中关注自己,却从不派人暗中来收买和招揽,顿时对刘和的好感提高了不少。按照刘和的说法,监察署的任务并不需要每天出谋划策,而是按照法规命令巡查和审核违法官员,这样的差事虽然会得罪人,但却正好对上了田丰宁折不弯敢于直言的脾气。
“既然公子如此器重,田某不敢推辞,只是田某对于监察署的事务毫无经验,还需李文忧带上一段时间。”
刘和见田丰同意效力,顿时大喜过望,高兴地说道:“这个还请元皓先生放心,监察署有着详细完整的办事条规,还有一群能力出众、品性端正的属官,以元皓先生的能力,足以胜任!”(未完待续。。)
第五一七章 首届农博会
就在各路势力忙着勾心斗角的时候,刘和却已懒得关心他们这些狗屁倒灶的事情,他觉得近期各地不会再有什么大事发生,便将手头上的一些事情交待给了留守邺城的鲜于辅和田畴,然后带着一群属下返回邺城,准备参加在邺城举办的首届“农博会”。
农博会的全称叫做大汉农业博览展示会,是刘和亲自敲定的,整个会展的时间长达三个月,足够一些偏远地方的行商和慕名而来的展客抵达蓟城。当然了,这个偏远也是有限度的,目前而言也就是指东到乐浪,北到扶余,西到临戎,南到徐州的范围。如果想让西域诸国的商人或者是交州的旅客参加这场别开生面的展示会,没有半年以上的时间,赶路的时间都不够。
没办法,大汉的疆域实在是太广袤了,而蓟城的位置又不在腹心之处,所以最西边和最南边的人要是想赶过来,光是在路上耗费的时间和财物就是一笔很大的开销。
之所以将会展的地点放在邺城,刘和主要有两个方面的考虑,一是邺城目前处于自己实际掌控的地盘中心位置,无论从辽东、从九原、还是从邺城前往蓟城,距离基本上差不多,因为蓟城正好处于y字形的中心位置。二是邺城经过这些年不停的建设和发展,已经具备了窗口示范的作用,可以为其他地方提供一个建设和发展的思路。
按照刘和的规划,农博会今后每四年举办一次,具体地点则仿照后世的城市申办制,在大汉境内各地轮流举行,主要目的就是展示各种优质农产品和籽种,以及各种新式的农具和农业水利建设模型,促进各地农业的融合发展,推广良种和高效农具的使用。
经过去年的那场大饥荒。让刘和更加坚定了大力发展农业生产的决心,他在心中暗暗发誓有生之年一定要让大汉的粮食产量达到种一年可以吃三年的水平,类似人吃人的事情再也不会发生。
刘和返回邺城时,距离农博会的正式召开还有十天时间。此时幽州各地的春耕已经全部结束,农民们正好可以利用接下来的一段空闲时间前来参观。如今幽州各郡县之间都通上了平坦宽阔的灰泥马道,来往于各地的马车随处可见,大大地方便了普通百姓的出行,缩短了路途上耗费的时间。
幽州牧刘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