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 全力备战(第1/2 页)
随薛福成亲书《治世六策》而来的,还有他重病缠身的噩耗。
悲痛之余,光绪提笔御批:
“爱卿办事甚好,朕甚感宽慰,眼下正值国家多难之秋,正需爱卿此种经世栋梁之材,待爱卿任职期满,朕亲在养心殿设下宴席,为爱卿的回归故土,接风洗尘。”
光绪十九年十月。
待《中英藏印条款》在大吉岭协商签订后,英吉利也得到了他们渴望已久的通商特权。
随之,英印商品逐渐向四川、滇边,西藏等地畅销,一时之间,各式洋货竟还出现了供不应求,一哄而抢的火爆场景。
在得到满意的通商结果后,英高层多次权衡利弊,反复研讨远东的利益分配和战略布局。
是月,由维多利亚女王亲令,从怡和洋行借款三百万英镑,年利银一分五毫,费用专为组建海事巡逻舰队,以保护在清商队为主,间接参与到清国海域治安的问题上。
不久,这支由铁甲战舰一艘,装甲巡洋舰四艘,还有八艘重炮小舰组成的海事巡逻舰队,由大清水师的老朋友,英国海军少将朗威里亲自率领。
在得到海军大臣批复后,满载弹药的装甲舰队从曼彻斯特港浩浩荡荡开出,径直向远东一带驶去。
随舰队而来的,还有英国皇家学会会员桑尼克罗夫特,作为英国的首席舰船专家,他深知大清水师的火力疲软,所以,他也并不打算空手而来。
在舰船底仓里,用油布覆盖着一百一十门擦得亮锃锃,新崭崭的大口径速射火炮,这批大礼,可谓是及时雨,雪中炭,对于炮小弹弱的大清水师来说,无不是一次革命性的技术革新。
紧接着,从英军工厂所购的两吨无烟火药,万余枚双层开花炮弹、钢铁榴弹,也相继运达威海卫军港。
海军衙门随之下令,现役战舰将全面换装无烟火药,摒弃发射后硝烟浓重,严重影响到炮弹瞄准的栗、黑色火药。
秋日午后的紫禁内城,暖阳散碎,斑驳温暖。
养心殿内,光绪背手矗立在新绘的大清舆图前,目光如炬,洞悉万里。
“恭贺皇上,近来真是喜事连连呀!”
翁同龢脚步轻快,几步就迈进殿中,躬身作揖后,他难得抛下持重神态,脸上流露出不加掩饰的欣喜神情。
“智利政府已答应将七艘军舰全部出售我国,只要款项一到,所有军舰就能立马开向旅顺军港!”
光绪不露声色,沉思踱步,心头来回盘算几遍后,他深吸口气,轻声询问:
“所购舰船,共要花费多少银子?”
“回禀皇上,七艘军舰购费共计三百七十七万七千两,其中还不包含运输、劳务、燃料、损耗等费用开销。”
光绪闻言,微皱眉头,这笔巨资对于左支右绌的国库来说,实在有些沉重,但既要全力备战,这笔军费又难以节省。
“翁师傅,让户部拨款吧。”
“可是...”
翁同龢有些难色,欲言又止。
“若户部无钱可支,那就从内帑中先行支出。”
光绪低声沉吟,眼见着小金库正以肉眼可见的速度被各项浩繁支出迅速掏空,而朝中诸臣,却大多无动于衷,一提捐款,便整日上折哭穷。
折中洋相百出,滑稽可笑:
一会儿是家里要没米下锅啦,一会儿老母又重病卧床啦,而妻儿就更是可怜,如今都是衣不蔽体,难以御寒了,唉~~诸如此类,数不胜数。
讲了半天,除了封疆大吏、六部尚书、八旗旗主和军机要员外,其余群臣硬是没见掏出半分家财。
可惜呀,眼下民智未开,国制又未改,战事当头,发不了国防债券,又不能在民间融资贷款,否则,何愁军费难支呀~~
镜头一转,旧式战舰的火力改装如火如荼地在旅顺军港展开。
若是论起舰船改造上,这位英国专家可以称得上是一枝独秀,清国工匠们对他的真知灼见仰慕不已,工作之余,还有不少后生向他请教造舰工艺。
改造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着,工匠们将各式主力战舰上的老旧火炮逐个拆下,按桑尼克罗夫特划分的火力配置,将新式速射炮分装到各艘主力战舰上。
顺手之余,众人还合力修复了多数锅炉的破损毛病,并从英工厂订购了一批火炮自动瞄准仪,以此替换掉舰船上的老式六分瞄准仪。
两月后,水师战舰在渤海一带有序排开,速射火炮的轰鸣声响彻海湾,阵阵惊雷之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