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章 张之洞的一生心血(第1/2 页)
如果说铁路是腿,电报是嘴。
那这实体制造业,就是能让清廷昂首挺胸的有力腰杆。
彼时的清廷在“中体西用”的思想指引下,终于向洋务运动迈开了艰难的脚步。
朝廷先是向西方采购了大量的新式武器装备,但是买来后却不会正确的使用,于是就有人提出了要开设新式学堂和武备学堂。
接着,大家惊讶的发现,军火不光可以靠进口,自己也能造的出来,所以便有了江南机械制造局、福州造船厂和天津机械制造局。
后来,在有了机械制造厂之后,又发现生产需要原材料,故而又开设了开平矿务局。
等到近代化的军队逐渐成型后,各个高高在上的大人们在实战中发现,既然是近现代战争,那么军队也就必须得配有现代化的交通和通信方式,因而铁路局和电报局便应时而生。
所有展开的洋务运动,也都需要大量的金钱予以支撑,由此,用以增加收入的金矿、布厂也如春后竹笋一样,纷纷拔地而起。
当初的洋务运动,就是在这样一步赶着一步,一步撵着一步的情况下,用脚尖踩着脚跟,向前慢慢挪动。
既然是摸着石头过河,磕磕绊绊的事也是常有发生。
可,晚清的有志之士们,却从未气馁过、妥协过,他们在改革之路上,表现出超乎常人的坚定意志,众人前赴后继、奋不顾身地朝着未知之路,高歌猛进...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张之洞作为洋务运动中的佼佼者,自然也会在悠久的历史进程中,留下他的一番丰功伟业。
仅仅三天时间,朝廷就批准了他的建厂申请。
原以为事情正朝着他的预期方向稳步发展,可当正式收到朝廷下发的电报文书时,张之洞却又傻了眼。
“官督商办,这怎么可以?”
张之洞双手紧捏着电文,在大堂内连连叹气。
此时,一个深眼窝、高鼻梁、蓝眼睛,脑后拖着一条黄毛小辫子的青年男子,从门外缓缓踏步走进。
“香帅唉声叹气,心头必有顾虑,汤生闻讯赶来,欲把难题解开。”
“嗨呀~~原来是汤生呀,你来得正好,快来,快帮我看看这封电文到底想讲出个什么意思。”
张之洞早已习惯辜鸿铭的怪诞不经,见他还在那里优哉游哉的把玩桌上的瓷瓶,张之洞急忙将他一把拉到身旁。
辜鸿铭咧嘴一笑,漫不经意的接过电文,双手捏着纸张的上下对角,朝着日光,像欣赏古玩似的阅览了片刻。
刚读了几行,辜鸿铭便被电文中的内容给深深吸引,他将纸张捧回手中细读一阵后,不由自主的赞叹道:
“香帅,这皇上的远见卓识非同一般呀,依汤生看来,这是一件有利于你的大好事呀。”
“此话怎讲?”
“香帅呀,这官督商办实乃深谋远虑之举,汤生早就跟你提过,清朝的洋务是绝对办不成的了,因为清廷的官员不是在办洋务,而是在发洋财。”
说着,辜鸿铭将电文拿到张之洞面前,用手指着上面的内容,详加解读起来:
“但是,你看,现在朝廷提出的方案,可谓三全其美。
一来,让商人们集资入股,可以有效解决资金不足,捉襟见肘的困境。
二来,与商人签订合同,对企业公开监管,又可以防止官员们公款消费,贪公肥己。
特别是皇上提出的这条,让民间商人进入企业,做会办,做帮办,更是本文的点睛之笔,如果按文落实下去,便能有效杜绝企业中任人唯亲,滥用私人的情况。”
张之洞点点头,辜鸿铭讲的这些道理倒是完全站得住脚。
而辜鸿铭以为张之洞还在固执己见,为了增加说服力,他又拿出了现有的几个洋务企业,来加以阐述其官办的致命弊端。
张之洞闻言后,这才皱着眉头,讲出了心头最大的顾虑:
“汤生啊,其实我最担心的,不是我会失去对铁厂的控制大权,而是担心盛宣怀会乘机入股,这样一来,不就是授人以柄,让李鸿章随时都有扳倒我们、取代我们的资本吗?”
“哈哈~~”
辜鸿铭仰头朝天,放声大笑,全然不顾张之洞的焦灼不安。
“香帅呀香帅,汤生实在没想到,你竟会如此忌惮李鸿章,先不说你们同朝为官,他敢不敢在大是大非面前,动歪心思的事儿。
就说你俩一个是南洋大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