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书架
首页 > 历史军事 > 朕不会这样轻易狗带结局攻略 > 第81章 华夷之辨

第81章 华夷之辨(第1/2 页)

目录
最新历史军事小说: 掌握天幕,行走万朝大秦:九皇子的全能逆袭重生1960:我承包了整座大山我在异世当神捕的日子狂魔战神杨再兴在异世,我用篮球当武器短视频:给古人红色震撼!本王一心求死,为何逼我做皇帝穿越成红楼嬷嬷,我把黛玉养胖了穿书太子被猜忌陷害,我当场发癫穿越:我成了小哥未婚夫大王万万不可穿越武大郎,开局大战潘金莲四合院报恩的大茂原神:逆徒,连师姐也不放过特种兵之神话人物技能提取穿越大秦,给秦始皇打晕塞麻袋里海贼:辉煌天龙四合院之开局让傻柱识破绝户计三国:开局获得英雄能力

其实关于这件事儿,光绪听说后,也是蛮头疼的。

对于光绪来说,聘请洋教员这事儿真不是什么新鲜事物,不过对于彼时的清朝来说,却是一件极其棘手难解的事情。

当时的清朝作为一个落后的封建王朝,正处于朝着现代化转型的艰难征途上。

要怎样一边进行反西方思想控制的斗争,又要一边努力汲取西方先进技术和管理方法,确实是一个极其重要,可始终又没有很好解决手段的大麻烦。

听恭亲王口述。

早在光绪三年,第一批进口炮艇来华后,北洋水师官兵就已经与外国雇员发生过类似得冲突。

李鸿章曾在信中多次提到,自己聘请的外国教官不愿前来教习。

要说这些洋人为啥不愿接受高薪聘请呢,按理来说,银子可是不分国界的呀。

洋教习们在回电中称,如果只是一个负责操演、训练的教员,手上没有一定节制官兵的实权,那带兵时,官兵们肯定不会完全买自个儿的账,服从自己的指挥。

这个话倒也不是空穴来风,当时有两艘名为“龙”、“虎”的教练船,船上原来招募的洋教习,都想撂下挑子不干了。

只因为船上无论将官还是士兵,皆是不会虚心受教,他们打心底里对洋人有一种很大的敌对情绪,再加上船上的机器设备都腐朽老旧,清廷又不知派员保养。

学生调皮不听讲,教学设备又老化,在这种教学环境下,只有国内某些勤恳育人、德高望重的名师,才能做得到心静如水,实心实意做教育。

如果硬要求这些洋教习也要做到这点,实在是有些强人所难了,毕竟,大多数洋教习身上都背负着或多或少的政治任务。

他们企图渗透到清国的各行各业中去,以间接或直接的影响力,掌控者着清朝的发展方向,尽可能的从中获取最大的利益价值。

比如这次刘步蟾与琅威理之间的矛盾纠纷,不仅仅是两人拌拌嘴这么简单。

从深层次来剖析此事,就能反映出北洋海军对于洋人有着一种天生的排外情绪,而洋人也确实想着完全掌控北洋水师的调度大权。

其实,早在中法战争之后,总税务司的赫德就意识到大清极有可能要组建专业的海军舰队,所以他曾极为露骨地对其助手说过:

“法、德、美都想抓住清国这次自强之后的海军领导权,而我作为一名英籍官员,必须要确保海军大权能牢牢的掌控在英手中。

如今,清国海军衙门的成立是向前迈出的一大步,清国急需一个好教员,急需一个像琅威理一样负责任的高级军官。

这是一个多么美好的开端呀!华夏有句老话,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呀!我们务必要致电英政府,促使他尽快来华!

虽然说,海事的领导权目前确实在我们手中,但为了我们两国的利益,特别是为了我国的持续受益,我们应当将它死死地继续拽在我们的手心当中!”

不可否认,琅威理为北洋水师向国际化海军发展,所作出的卓越贡献,但他同时也是英安插在北洋水师的一把控制锁,至于大是大非面前,孰轻孰重,大多数清廷官员心里,都还是有一杆大秤的。

当然,对于彼时的洋人都是到清国来瓜分政治利益,这句话也不尽然。

光绪遍览夷务清本。

发现了许多来华的传教士,在教堂的附近开办了教会学校,从幼儿园到小学甚至中学,基本都是免费的。

让一些读不起私塾的孩子们,都有了识字读书的机会。

客观来讲,当时确实有不少的神父是带着理想主义,带着上帝的信仰,来到清国一边传教,一边无偿帮助一些穷苦人家的。

其中,还有较为着名的美驻华公使蒲安臣,恭亲王对此人评价甚高,讲起他来,那是滔滔不绝,唾沫星子差点都要飞到光绪的脸上。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美林肯总统任命蒲安臣为驻华公使。

蒲安臣代表美与清国打交道时,一改往日同僚对华嚣张跋扈,蛮横欺压的态度,改而实行将心比心,真诚相待的缓和政策。

他一再向其他列强提出倡议,呼吁在清国展开公平公正的外交活动,要取代武力外交,要维护清国的合法权益和领土完整。

都说真诚永远是第一必杀技,这蒲安臣在华的外交实践中,逐渐赢得清政府高层的大量好评,成为清廷最信赖的外国公使,没有之一。

六年的驻华公使任期届满后,蒲安臣在卸任归国前,又应恭亲

目录
咆哮江湖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