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书架
首页 > 历史军事 > 朕再也不会打你了 > 第142章 北上黄海的联合舰队

第142章 北上黄海的联合舰队(第1/2 页)

目录
最新历史军事小说: 掌握天幕,行走万朝大秦:九皇子的全能逆袭重生1960:我承包了整座大山我在异世当神捕的日子狂魔战神杨再兴在异世,我用篮球当武器短视频:给古人红色震撼!本王一心求死,为何逼我做皇帝穿越成红楼嬷嬷,我把黛玉养胖了穿书太子被猜忌陷害,我当场发癫穿越:我成了小哥未婚夫大王万万不可穿越武大郎,开局大战潘金莲四合院报恩的大茂原神:逆徒,连师姐也不放过特种兵之神话人物技能提取穿越大秦,给秦始皇打晕塞麻袋里海贼:辉煌天龙四合院之开局让傻柱识破绝户计三国:开局获得英雄能力

大炮一响,黄金万两。

这一旦开仗,要是手头没了银子,那就意味着战时的弹药供应、后勤支撑、还有兵源招募,以及设备的补充和维护,全都会陷入到瘫痪状态。

日本大本营早早就在经费方面,作出了打算,在正式宣战的两个月内,内阁会议就集体通过了增加15亿日元临时军费的预算提案,并且还向民间发行了战争债券1亿日元。

合计下来,它们总共为这场世纪之战筹集了25亿日元,折合下来,大约是178亿两白银。

反观清政府这边,他们又在这期间筹到了多少经费呢?

客观来讲,要说借钱这事儿,大清帝国还真是拥有着先天性的优势。

从综合国力,和明面账本来看,大清都是远远强于日本的,所以双方在正式交手前,大多数西方列强看好的,还是大清帝国。

趁着这个空档,光绪命总理衙门,务必赶在战争爆发前,向西洋的各大商行筹借战款,要是大战一开,那西方列强铁定就会根据交战两国的实际表现,左右摇摆,再不会随便将钱借给任意一方。

趁现在去谈,清廷还可以在谈判桌上给洋人画画大饼,从而在短时间内,筹集到大量优质的低息贷款。

国内方面,清政府则从各地库银中,筹措到两千多万两白银,并且通过富商捐款的方式,募集到了七百多万两,随后,清廷又以借内债的形式,向各地的银号、票号借到了三千多万两。

再加上户部、内务府的累年库银,清政府为即将到来的大战,共筹集到了近亿两白银。

显然,这已经是清政府筹款能力的极限了,尽管在账面上,尚未追赶上日军的战时经费。

但别看清政府一时间抠不出那么多银子,可他也有一个自身优势,即未来不会因为国内的债务问题,从而产生动摇国本的巨大压力。

如果不出意外,清政府甚至可以在战争期间,依靠国内自身的财政收入,一直坚持到战争结束的那一刻。

而对于日本来说,在不远的将来,等待它们的,将是一个形势严峻的债务危机。

又因为这个债务,在日本国内,几乎是人人有份,所以这又是一次赌上国运的全民杠杆。

故而,有很多事情从一开始,便已是注定了往后的结局

要预判一个人,或一个国家接下来的行为动作,最好的方法,不是看他说什么,也不是看他做什么,而是要看他此时最需要什么。

日本人挥舞钞票的样子,虽然潇洒不羁,但从本质上讲,他们喝的,却是西北的凛冽冷风。

我们也许永远不会知道,当时的日本,为啥敢去挑衅大清帝国这个地区霸主,但有一点,是可以毋容置疑的:

“四处借来的钱,总归是要还的,而军舰这种东西,本身不会赚钱,所以它的用途往往只有一个,抢钱。”

当明治天团把钞票都梭哈到海军发展中时,爆发大规模的海战,就已经是早与晚的问题了…

眼下清廷的反应,令日本高层完全摸不着头脑。

自丰岛海战后,清军并没有选择主动出击,占据朝鲜的西海岸要地,与日本舰队形成隔岸相对的有利局势。

相反的,清军竟然彻底放弃了在朝鲜半岛驻留军舰的打算,并且还将所有的主力军舰,全都撤回到了威海湾一带。

此刻,在朝鲜渔隐洞中枯守了十来天的日本联合舰队司令官伊东佑亨,内心烦躁不安,他在“松岛”战舰的装甲司令塔中,来回踱步,嘴里还在不停地念叨:

“唉,这该死的北洋水师到底在搞些什么名堂?两国都开战这么久了,为什么迟迟不见他们军舰来袭的迹象。

如果司令部要我一直死守在这,那我岂不是要落下个愚蠢可笑的名声?”

思忖再三,伊东佑亨决定还是要给大本营去电,阐明一下自己即将实施的北上计划。

光绪二十年,九月中旬,黄海一带天气晴朗,万里无云,海上视野极好。

一支高挂旭日旗的联合舰队,从朝鲜锚地驶离,开始了北上黄海的巡海计划。

这支联合舰队由伊东佑亨亲自率领,舰队编有铁甲战舰十二艘。

其中,常备舰队指挥官坪井航三少将,带领由“吉野”、“高千穗”、“秋津洲”、“浪速”四舰组成了第一游击队。

而舰队本队,则是由“松岛”、“千代田”、“严岛”、“桥立”、“扶桑”、“比叡”六舰构成,伊东佑亨带领联合舰队司令部的幕僚人员

目录
咆哮江湖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