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部分(第2/4 页)
天李云刚明显的感觉到林晓秋在躲他,课余时间她要么跟梁欣、江丽君呆一起,要么和刘天亮他们一起做作业,并不太理他。要不是今天去小买部卖东西,被李云刚“碰见”,她可能还不想理他。
“卖的什么好东西?包得严严实实。”李云刚笑着问。
林晓秋赶紧把东西藏在身后,因为那是女生用品。
“没什么”林晓秋口气生硬。
知道她还在为那天的事生气,李云刚宽厚的笑了笑,他对林晓秋说:“那天是我不好,你别生气”。并且告诉她王亚玲答应对外不说此事,看见林晓秋脸上露出不屑的神情,他强调说“真的,她亲口说的”。
对于王亚玲的为人,林晓秋早已领略一二。她说什么也不相信王亚玲会守口如瓶,但她不想和李云刚再争下去,因为自从那天以后,她总觉得有一双眼睛在不为人知的地方盯着自己。
她说了一句“但愿如此”便匆匆离去。
然而林晓秋判断错了,五天过去了,十天过去了,一个月都相安无事的过去了,没有她和李云刚的任何绯闻,林晓秋心里纳闷儿了。
也难怪林晓秋纳闷,王亚玲是谁,王亚玲就是王亚玲,她有她的个性,有她的为人之道,若被别人给掐算了,她就不是王亚玲了。
王亚玲三岁那年,她那已有一儿一女两个孩子的高干父亲在南下一年之后,和当地一个年轻女干部“情投意合”,把那远在陕北的小脚老婆离了,她跟了父亲,弟弟却在母亲的坚决要求下留在了陕北老家。“后妈”这个词她从大人们的言谈中听说过,从《白雪公主》的小人书中看到过,它是凶残、阴险的代名词。因此,尽管那位年轻的后妈对她十分宠爱,但她仍然存有戒心。尤其是后妈生了妹妹之后,父亲不再视她为掌上明珠,她的戒心变成了仇恨。小时侯她提防着后妈,急眼了骂她后妈“地主婆”——因为这位后妈家庭出身不好。大一点,她又和后妈较心劲,把父亲当作杠杆支点。她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长大成人,她既高傲又自卑,争强好胜且有心计。
遇到林晓秋后,她接连失利,她既不服气也不服输。林晓秋有什么了不起,大家对她“五体投地”。她要看个究竟,弄个明白。她开始留心观察,林晓秋的音容笑貌,举手投足;林晓秋的兴趣爱好,为人处事;乃至于林晓秋的穿着打扮,都一一进入她的扫描。因此那天在小树林和林晓秋、李云刚的意外相遇,看似偶然,实属必然了。
那么,王亚玲就真的会信守诺言,替他们保守秘密吗?王亚玲是不会发善心的。在她眼里,林晓秋是她的劲敌,尽管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并没有发现林晓秋有什么过人之处,但她仍然不会放过任何一个诋毁林晓秋的机会。
这次之所以没有声张,是因为在她眼里,李云刚是男生中的极品,他英俊的模样,潇洒的举止可与她们班的姚伟——她心目中的白马王子媲美。简直就是女生心目中的偶像,加上他又是团干部,这样的男生在全校也是屈指可数的,把这样的人和林晓秋扯在一起,未必就能诋毁林晓秋。她也不愿告到老师那里,因为那样虽然对林晓秋不利,但别人会把她看成是一个嫉贤妒能,打小报告的小人。因此,先不声张,把李云刚稳住,以后再做打算,也不失为上策。
第一卷 (更多好書盡在書本網 Bookben) 听故事
林晓秋平时很喜欢听梁欣讲故事,她把这当着课余最有趣的消遣之一。梁欣讲故事很有口才,什么“断了弦的小提琴”、“神秘的梅花图”,她一讲起来总是滔滔不绝,有声有色。梁欣讲的故事之所以能吸引人,一方面在于她能说会道,另一方面,故事中总是有男女爱恋的情节。十六、七岁的少女花季灿烂,刚步入青春期,在生理产生巨变的同时,心理也在产生着微妙的变化。爱情世界对于她们来说很陌生,好奇心驱使她们很想去探索其中的奥秘,但她们又要将这种朦胧的意识隐藏起来,深怕被别人窥伺到。这是由于少女天生的羞涩,更是由于特定的历史原因,那个年代视爱情为禁、区,所有关于爱情的小说、歌曲、电影都是黄色的。精神食粮严重缺乏,更谈不上正面的生理和心理教育了。因此女孩子们的好奇心只好从这些“不系统”的故事中得到暂时的满足。
这天吃过晚饭,林晓秋、江丽君一伙人又围坐在操场上听梁欣讲故事。
“故事的名字叫《满江红》”,梁欣讲的故事叙述的是三十年代初的上海,一对男女青年在一次意外的相遇中互相倾慕而成为恋人,女的是一个以卖笑为生的歌女,男的是一位美术学院的大学生。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