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部分(第2/4 页)
那样,李连杰谈起那次经历时,仍心有余悸。他说:“当日我同个女儿和保姆在沙滩玩,突然好大个浪打过来,而且还有漩涡,我站都站不住,于是我一手抱住女儿,一手抓住阿姨,拼命往前跑。不到几分钟的时间,水已经向我冲过来了,迅速淹到脖子,而回头看保姆,她已经喝到水了。我当时面临着一生中最难的抉择,究竟是放手独自逃命,还是坚持走下去。但这个念头只是一闪而过,当我看见比自己更害怕的女儿时,我选择了和他们共存共亡。”
每个人在面临死亡的时候,心灵都是充满恐惧的,根本无法顾及他人,李连杰当时的矛盾是人之常情。而他在短暂的犹豫之后,便做出了和女儿保姆共存亡的决定,可见他非同一般的理智和勇敢。在灾难面前,李连杰感叹虽然练得一身好武功,面对大自然的浩劫也无能为力。这次死里逃生靠的不是他的功夫,而是运气,是吉人天相,是好人有好报。
海啸之后,李连杰的两个女儿都留下恐怖阴影,大女儿回香港后的头三天都睡不安稳,而小女儿则每见有水的地方都说会有浪冲过来。
重提面对死亡的感受,李连杰生出了不少对于生活的感叹:“生命是很难预测的,珍惜每一天,包括拍电影,每天都做到最好,至于怎样评价,是别人的事情了。”
李连杰还说:“各方面的诱惑在我的生活中都有。只不过我会努力做好今天的工作,做好现在要做的事情,所以诱惑就没有用了。很多人不大相信我在香港那么久只去过一次夜总会,我也只是想了解一下什么是夜总会。我去过一次卡拉OK,是想了解什么是卡拉OK。在我没有信佛之前,过的就是深居简出的生活,大多时间都在家看书、看录影带。年轻时我也追求名利。上世纪70年代,我曾买过一块手表给母亲,后来又买了一个彩电,再后来又买了个冰箱。这让我觉得自己很了不起,因为别人会称赞妈妈有这么一个儿子。但是人追求到了某个阶段以后,忽然发现钱是无论如何也带不走的。我相信很多有钱人还是很痛苦的,他们仍然没有看透这个世界。我想金钱对我来讲已经没有意义了,真的能够回馈给人类一些什么,那是我要考虑的,也是我努力的方向和动力。”
李连杰关于人生的感悟是用生命的代价去换取的。
海啸之后,李连杰在家里静静地呆了一段时间,调整了一下自己,经过此次事情,他明白了一些关于生命的意义,同时,他也在思考下一部电影该怎样拍。
第十七章 转型之作功夫内涵细追寻
《狼犬丹尼》是李连杰与大导演卢贝松的第二次合作。他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这是我一直想拍的一部电影。我在其中扮演的角色从小学武,但并不理解其中的真义,最后就会沦为一个杀人工具。所以这不是一部传统意义上的功夫片,它探讨了更深的东西。”
自从2001年李连杰与法国导演卢贝松合作《龙之吻》(Kiss Of The Dragon)后,两人就成为了好朋友。之后,卢贝松一直在寻找和李连杰再次合作的机会,他想起李连杰曾说过希望自己以后在电影上能够另辟蹊径,让动作在影片中为故事服务,同时传达一个“暴力不是解决问题的方法”这个信息,于是,剧本《狼犬丹尼》就这样诞生了。
当卢贝松创作了这个将小孩饲养成杀人武器的故事后,便向李连杰提出了合作邀请,想让李连杰饰演男主角丹尼。当时又恰好遇到刘易斯·莱特瑞尔刚刚和华人明星元奎合作拍完了《非常人贩2》,卢贝松将这些人找到一起,还有袁和平,诸多高手汇集一起,共同完成这部中法顶尖电影人的合作作品。
《狼犬丹尼》情节曲折,扣人心弦:
黑社会头目巴特(鲍勃·霍斯金斯饰)一向对自己的对手心狠手辣,丹尼(李连杰饰)则是他施展毒手的王牌武器,为巴特收取高利贷充当威慑的利器,并成为非法搏击活动中的无敌拳手。丹尼在4岁时被巴特带回家,巴特告诉他没人会照顾他,是自己救了他这个无家可归的小可怜。丹尼从没上过学,一直与世隔绝,巴特向他灌输着搏击和杀戮,给他戴上项圈,像饲养斗狗一般囚禁着他。
丹尼强悍的外表下是他还停留在孩童时期的心智与性格。在他眼中的世界,除了巴特主人的暴虐一无所有,最惧怕的,是那一次次让他胆战的惩罚;最期待的,是尽量取悦主人,直到战死在对手的脚下。
一次偶然的机会,丹尼遇到了山姆(摩根·弗里曼饰),一位盲人钢琴师。在一次黑帮决斗中,巴特出了车祸并陷入昏迷,逃出魔爪的丹尼向山姆寻求救助,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