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部分(第2/4 页)
:“大贝勒,囊囊太后率部归顺,朕有意将她许你为妻,不知意下如何?”
代善苦笑一下:“大汗,臣已渐衰老,哪有纳妾之心?”
“朕之本意并非让你再效于飞,而是给囊囊太后一个名分,以安整个察哈尔部之心。”
代善心下说,囊囊太后总共不过一千五百户残余,颠沛流离多年,全都是缺吃少穿,要这么个穷老太婆还不是自己的累赘,便回绝道:“要说名分,臣不过一贝勒而已,汗王收她为妃岂不更好。”
“你!”太宗欲待发作,还是控制了情绪,但他心中已是打定了主意。
在勤政殿落座之后,太宗面对群臣逐一发布谕旨:“囊囊太后率部来降,化干戈为玉帛,使察哈尔永归后金,实属有功于国家。更兼献上传国玉玺,理当重赏。朕决定收入后宫为妃,永享福祚。”
囊囊太后无论如何没想到以己残花败柳之躯,还能入侍汗王,在下连连叩首:“臣妾谢恩!”
接着,太宗又封囊囊太后之子额哲为外藩亲王,位冠四十五旗贝勒之上,赏赐也极其丰厚,给予了相当高的礼遇。
见太宗心绪极佳,范文程出列启奏:“大汗,为臣有话禀明。”
“章京尽管放心讲来。”
“大汗,传国玉玺归我后金,实乃天命。眼下我国疆域辽阔,人民富庶,兵强马壮,属国臣服,惟南明苟延残喘亦指日可灭。为上合天意,下顺民心,去汗称帝正其时也。”
范文程此言一出,可说是全殿响应。后金在军事上节节胜利,人们无不对未来充满了希望。大家纷纷发表见解,异口同声劝太宗改国号称帝。
太宗从内心里感到高兴,但他却反对称帝:“众卿一番美意实堪令人欣慰,然大业未成,南明仍占有大片国土,此时即受尊号,只恐天以为非。故此议不妥,且待大业有成再议。”
大臣希福再奏:“汗王之言臣以为似是而非,不受尊号,皆在我等诸贝勒身有过失。有不为大汗尽忠信不行仁义的,如莽古尔泰、德格类之流竟然犯上作乱,怎能让汗王放心。各贝勒当同立誓言,作出保证,修身慎行克尽臣道,汗受尊号,自是群臣拥戴。”
这番话可以说是讲到了太宗心里,他担心各贝勒是否真心实意拥护。口中却说:“贝勒大臣们的忠心,朕从无怀疑,上尊号之事,朕以为时机尚未成熟,尚需待以时日。”
大臣刚林劝奏:“大汗,玉玺千里来归,天意已明,若不顺天行事,恐怕反为天逆,臣愿汗王允准。”
可是太宗仍然不从:“恐违天意,不敢妄自尊大。”
见太宗如此坚持己见,满汉大臣们则不好再深劝,也就全都不作声了,朝会也就悄然而散。
但是,为太宗劝进的活动并未停止,因为这是同每个人切身利益息息相关的。试想,在皇帝手下为臣,与在汗王驾下为臣,其地位能同日而语吗?而且人人心中明白,太宗不是真心反对称帝,而是在选择时机。为此,聪明的大臣不肯放过这表露忠心的机会,其中汉族大臣范文程是最为活跃的。
范文程将汉臣鲍承先、宁完我、罗锦绣、梁正大、齐国儒、杨方兴等召集在一处,说得大家意见一致,然后由范文程带领,进宫面见太宗,共同劝进:“大汗,当随天象行事。玉玺既得,各处臣服,人心归顺,受尊号,定国政,正合天意,望汗王莫寒天下臣民之心。”
第四部分 征服朝鲜王第77节 立国创大清(2)
太宗从内心里对范文程赞赏,看来这位近臣颇知己心。他脸上不露声色:“众卿美意朕心甚慰,然大业远未成就,不宜操之过急。”
汉臣的劝进告一段落,满臣的劝进又掀高潮。最为聪明的萨哈廉将诸贝勒召集到一起:“不知各位贝勒对大汗上尊号一事,心中是怎样想的。若内心所愿,我等当各立誓词,以劝汗王早下决心。”
大贝勒代善最怕在这一点上引起误会,率先表态:“立誓劝进,早当如此,本贝勒就在此拟写誓言,即去面汗敦请。”
阿巴泰、济尔哈朗、阿济格、多尔衮、多铎、杜度、岳托、豪格等无不响应,大家写好誓词,同去宫中面圣。
太宗听萨哈廉讲了来意,心中自是欢喜,可是口中谦辞:“朕无意称帝,这誓词免宣为宜。”
萨哈廉等同声齐讲:“我等忠心必表,不吐不快,大汗恩准。”
太宗想了想:“既如此,朕也不好过分相拒,大贝勒年事已高,萨哈廉有病在身,就免却立誓吧。”
代善明白这是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