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部分(第3/4 页)
“平身吧?杨改革掏完耳朵,还弹了弹手指上的“耳屎。”才让众人起来。
一群大人像小小孩子玩游戏一般,又正正经经的磕头谢恩,才起来?
对于这次殿试,杨改革寄予的期望是很高的,这可是自己这进士班的头一班啊!杨改革还为此查过这批进士的名单,发现,这里面。还是有一批名人的,比如史可法。就是这批进士,以及后来南明的很多高官都是这一期的进士里出来的。
这里面,还可有自己以前在茶楼里遇到的那些个士子,不知道那几位看到自己会是什么表情,比如叶自根,比如万户侯,比如徐一范等人。杨改革迅速的用眼睛扫了扫下面的人群,有作深沉状的。有满心欢喜溢于言表的,有胆小猥琐。害怕激动的。还有的用惊惧的目光看着自己的,杨改革扫了一下,这些人无一例外。又把自己的头底下去了,杨改革在心里“呵呵呵”的笑了一阵,想必那天和自己在茶馆里谈论考题的人。今天一定会很吃惊!
那些在茶馆和“贵人”杨改革聊天,猜考题的诸位士子,由于会试排名不同,所站的地方也不一样,站得远的看不清还有点疑惑,怎么这个天子怎么那样像当日那个杨公子啊!难道那位杨公子真的和皇帝是亲戚,否则怎么那样相像?不过皇帝有姓杨的亲戚吗?站得近的人,比如万户侯,已经惊得眼睛发直了,自己真的和皇帝讨论这殿试的题目,皇帝还亲自说殿试出什么,这介,实在让人难以置信,“**”也不带这样**的啊!首辅前出奏到:“启禀陛下,崇祯元年戌辰科贡士三百五十三人,俱已到齐,请陛下赐下策问试题?,小
“试题?呵呵,不用了,今日,联的策问很简单,就只有四个字,“军饷,“武备”诸位贡士就用这个题目考试吧,联不限题材。不限字数,不限文风,诸位考生,自由发挥就是。杨改革不屑用什么大臣选用的考试题目,直接就自己用自己的。
首辅很受伤,也很意外,皇帝不用翰林院和内阁选定的“策问条目。”更没有赐下黄案试题,看来,只能依着皇帝,接着考了,否则,这殿试。就搞不下去了?于是,又带着大臣贡士们给皇帝磕一回头。算是完成了礼节。
然后又是开始分发考试的试卷。崇祯元年的的殿试。正式开始了。
杨改革得王承恩的提醒,知道自己呆在这里,也没有什么意思了,于是,只呆了一会,又在众大臣和考生们的“欢送”中走了。今天,只不过是介,形式,真正的,还得明后两天,那才是考试的要紧事可,明天后天,就是阅卷的时间。排定名次的时间。
崇祯元年。
四月十四。
文华殿里。
众大臣和皇帝一起商议这恩科进士的名次问题,这个,进士们号称是天子门生,少不得要皇帝亲自点名次的。
“启禀陛下,这些卷子。乃臣等选中的优等,还请陛下过目,点出这状元,榜眼和探花,排定名次首辅奉上来小叠的卷子,大约十来封。
呵呵,点状元,这叮,东西。到是有的意思,杨改革想很多位面的穿越者,都是为了这个状元而奋斗着,现在自己端坐在龙椅上,点状元,这叮,城很手接讨卷早,开始点状亢起※
杨改革翻看了一下卷子,看着头疼,杨改革觉得有一样东西和这些卷子很像,那就是“庞中华”的字帖,字很好看,但是读起来,一句也读不通。
这些卷子,字迹很工整,也有很多“简写字”多少能看懂一些的杨改革以为自己的读书水平很高了,试着读起来,没想到,这“卷子们”没有一个标点,这东西,杨改革一口气念下去,差点没断气。
更可恶的是,这些卷子,全都是糊名了的,看不到考生的名字。这个让杨改革无可奈何,没想到。原本以为,这殿试,皇帝都是想让谁当状元。就是当状元的,却没想到。这古代科举,也是如此的“先进”居然是糊名,皇帝也有没辙的时候。
杨改革无奈,只好说句:“这些干嘛都把名字糊起来?谁是谁的卷子都看不见啊!”杨改革想看看,这历史。到底变了没有,比如这状元是刘若宰,如不出意外,应该在这前十名,杨改革很想知道,自己有没有能力改变历史。
“回禀陛下,当然是请陛下过目之后再拆开,否则,臣等就有绚私的嫌疑了。”首辅又说了一句,按规矩。这皇帝一般都会点这前十名的名次的,所以要等皇帝过目之后才能拆糊名的封条。
“嗯,那就拆开吧。”还有这姓巨?原来皇帝是可以自己选状元的,杨改革没有办法从文章的好坏上分辨好坏。也没有办法从字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