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0部分(第3/4 页)
何况只要皇帝重新掌了权,自然可以将江南军先前做出的不合理的律法废除。到时天下又在皇上的手中,立即在江南征兵百万,他孙策不过区区十万人马,还能翻上天去不成。
为了防止再次出现上次在洛阳城外,只来了孙策一家的乌龙。董承早已派出了数路精干的使者与正在交战中的曹操、袁绍双方进行过多次的接触、磋商,终于议定了合作的条款。
早已被战争拖的精疲力竭,都想要休战的袁曹双方,正好有个停战的台阶可下。加上对孙策独掌朝廷的不满意,双方不约而同的同意了董承的提议,休战,带兵进京。
当然他们的条件中自然不会少了对江南军资源的瓜分。反正只要是孙策如今拥有的,他们每人都要分上三分。不论是权力,粮食,物资,军械,还是人口等等。
至于孙策会不会同意,那就由不得他了。反正袁曹双方会全力以赴,到时加上皇帝三方至少有二十万的精锐兵马,掌握了京城,掌握了朝廷。就不信孙策还能说出个不字来。
而且董承生怕联系的实力不够,更是派出了数路密使。许以重金与巨量的粮草,联系了羌胡与鲜卑等各族胡骑共三万人马,令其暗中潜来了金陵。如今已经到了江北,潜伏在隐蔽之处。
只要有了多方势力的相互制约,就是皇上权力重建的最好契机。等皇上重新有了权力,在全大汉范围内调集些金银,铁器交给胡人,那根本不算什么难事。
至于胡人最渴望的粮草嘛,那算什么。江南军在各地成千上万的库房里,那可是堆满了如山般的存粮。更何况每年两季丰收的粮食,如今根本吃不了,有许多都用来喂养牲畜了。
这么多剩余的粮食放在库房里霉烂掉,给那些胡人百万,千万斛的又有什么大不了。
对急于翻身做主人的董承等人来说,拿江南军的东西去招来援兵,再用于对付江南军。这绝对是一步妙到豪巅的好棋,不论是提出此议的董承还是在商议之中的众位大臣,都是如此想法。
看到献帝写完了圣旨,晾干墨汁之后。最是亲信的董承也上前,拿起早已准备好的同样材质的黄绫封套。将圣旨卷起,小心翼翼的装入其中。
这薄薄的几份圣旨,就是整个大汉再次中兴的希望。亦是献帝忍辱负重重掌大权的希望,更是他们这些大汉最后的忠义臣子的希望。
第一七二章孔融献计
圣旨上的文字廖廖无几,这其中却承载着献帝以下,众官所有的期望。字数不多,却已经言简意赅的将天下将来的利益,做出了大致的划分。
损失的只是江南军一方,得利的却是参与图谋的四方势力了。这次的传达圣旨之人,都是经过董承精心考察的老御林军卫士。他们曾跟着献帝西行长安,又东迁洛阳。
这来回数年之间行程何止千里之遥,其中又有多少的艰难困苦与生死一线。这样的遭遇对他们的忠诚就是最好的考验,必竟不似和平时期的大内侍卫那般的风光无限。
在这样的遭遇下,这些人也没有背叛皇帝。他们也就不太可能背叛从小就被教导,要一世对之忠诚不移的皇帝陛下。对这些人,献帝是也是与董承等人一样,引以为心腹的。
殿中众官看着背着圣旨,迅速领命出殿的三名大汉将军,不约而同的轻松了一口气。希望已经送出,接下来的就是短暂却让人心焦的等待了。
自从入朝以来,一直都静静观看各方形势的孔融,在此刻终于有了决断。开始了遵从他自己本心的支持皇帝的行动。上前躬身为礼道:“皇上,臣有事启奏!”
对这个名声在外的孔门子孙,献帝与董承当然明白孔氏孙子,在当今士人与世家心目中的影响力。而大权旁落之下,极为弱势的皇权当然需要这样重量级的人物来帮扶。
虽然不知道孔融能帮皇帝达到何种程度,但自从孔融从青州来到金陵。并投入朝廷之后。献帝这个小团体就早已有了默契,对他都是十分的敬重。
当然没有人会逼迫他做出什么表态。不过众人所有重大事件的商议,对孔融来说几乎都是毫不设防。这样的氛围,在无形中已经将孔融拉入了保皇一党之中。
加上此时大事已经办妥,心中心情大好的献帝,急忙做出激动的样子道:“孔先生对朝廷忠义之心,世所皆知!此刻在这殿中的皆是朕最忠义的贤臣,孔先生不必多礼!
孔先生可知,朕等你的金玉良言。可是等到心亦苦了!还请先生能对朕知无不言,助我大汉朝廷一臂之力!朕代前朝历代先皇,感谢孔先生!”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