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1部分(第1/4 页)
习惯了后世的高速公路的孙策,更是觉得这样的龟速实在是不能忍受。他要让所有的大河上都建起水泥或是石制的拱桥。让所有的郡县都连通水泥铺设的驰道。
孙策虽然不懂现代桥梁的修建方法。但古代拱桥的最高成就赵州桥他却是慕名已久,且亲自去看过的。只要画出基本的图样,交给那些修桥的工匠,这根本不算难事。
古代大汉工匠的聪明才智,是远超同时代的其他文明的。更何况有了孙策这个作弊器的指点,很难想象他们会做出什么样惊天地泣鬼神的杰作来。
只要让李铁的匠营拉制出钢筋来,配上沙与石子,那制作桥梁所需的无数条石。就可以用标准的水泥预制件来代替,这必然能大大增加桥梁修建的进度。
而且能节省下大量的石匠,其实这个没有载重汽车的时代,根本无需担心桥被压垮的问题。水泥里只要加入合比例的沙石,加上拱桥抗压力强的特点。
就有足够的承重力了,钢筋倒也不是那么必要。当然有钢筋的支持要比没有更牢固,更加的经久耐用。只是让李铁的匠营里多做些工作而已,造桥什么的,还是打算得长远一些好。
而祖郎那边在山寨修建完毕后,已经停下了水泥的生产。如今不但不能停产,还要大量的扩大规模。单只一个庐江,只怕就要用去成千上万吨的水泥。
有足够的粮食供应,还有工钱赚,在这个流民众多的时代,工人根本不是问题。
巢县城外军营中,李儒把送往山寨的密信用飞奴发出之后,坐回自己的椅中。
如今在几个小道士,根据孙策所教的训练方法认真的培育下。加上没有了左慈这个常爱吃一只的‘天敌’存在。
能送信的鸽群已经发展到近百只。基本上能满足庐江各地的军用通信需要。
李儒带笑的看着坐在帅位上的主公:“主公能重修驰道,实在是利国利民的大好事!”
孙策奇怪的想道:“我是后来人。深知强国之道,首在教育与修路,只有这两项基础发展上去了,加上强大的工商业支持,才能有一个国家真正的强大。这些,难道军师也知道吗?”。
想到这里,孙策笑道:“军师,等庐江平定之后,我们要做的不但是要修路。我们还要重建各级书院,让咱们的庐江所有的孩子,都去免费求学,都能有成才的机会。
你看吧,十年之后,我江东军治地将没有白丁。二十年后,我们庐江的人才将会遍及天下。至于三十年后,哈哈!军师你会看到的!”
听到主公的宏大设想,李儒这见惯大场面的有识之人,也是重重的喷出了一口气。
脸上露出无限憧憬之色:“主公的宏图大愿,实乃天下万民之福!只是要办如此规模的学堂,单只那大量的书籍就是大问题,要投入的财物精力实非人能所想象。
加上要重新修建驰道,怕是要倾尽我庐江数十年之财力啊!主公还请三思!况且农家的孩子多有用处,那些愚民未必愿意送孩子们来求学。”
孙策神秘的一笑:“军师!若是有了无限量供应的,各种几乎免费的书籍。你还会认为这个学会难办吗?书院的地址什么的,只不过选一些大户的空置的僻静宅院买下就可以!”
“想我庐江如今已经开始的屯田新政,加上今年咱们不用上缴什么收获。只需一年,十余万军民的产出,就基本能让我们全郡吃上三年。
等到了今秋,庐江就可以从根本上解决粮食问题。
军师你想,若是书院提供来求学的孩子们,每人每天都还有一顿免费的午餐。
哈哈,还有人会不愿意来读书吗?当然,我们设定一个考核的机制,若是有人不能通过,就要自己花钱来读书。至少穷人家的孩子,不会蹉跎了读书的机会。”
李儒眉头微皱:“免费的午餐,这倒是一个吸收学子的好办法!不过免费的书籍,莫非是哪个大户捐助?不可能!这么大量的书籍供应,根本不是几个大族所能做到的。
只怕要穷江东所有大族之力了,主公你可不要被人所骗啊!”
听到军师的担心,孙策几乎要笑出眼泪:“军师放心,这捐书之人正是我自己,难道我还会骗我自己不成?哈哈!”
一向沉稳的李儒,震惊指着孙策道:“主公你、你怎么会如此有钱?莫非那醇酒五粮液真得是如此暴利不成?天哪!这才多长的时日。主公,你、你实乃大汉最大的奸商是也!”
看着震惊不已的军师,孙策苦笑着揉了揉鼻子,心中暗想:“这个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