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0部分(第1/4 页)
兄弟两人武艺再好,可是根本没有显露的机会,那又有什么用。
所幸不论是公孙瓒,还是主将田楷交待下来的任务,三兄弟无不是顺利完成,这才能积功从小小的都尉到平原令一路升到国相的位置上来。
而眼下平原又成了与袁绍相拒的最前线。可见公孙瓒对刘备这个师弟的看重,要是三人没有实力,没有一点功劳,公孙瓒就是再亲厚刘备,也不好照顾。
刘备继续哭着,啜泣的说:“看如今我们就是想要招个有本事的将领,还要顾虑许多。何况人家还不一定就能投靠我们。每每想起这些,哥哥我真得是伤心啊!
唉!可怜哥哥我空有皇亲之名,却是出身太过低微,创业于微末之始真的是难啊!”
关羽看着大哥终究稳定下了情绪,这才开口劝道:“兄长无需如此沮丧,想我们如今也算有了一郡之地。小弟与三弟都会全力帮大哥实现大志的。
都说兄弟同心,其利断金!只需我们潜心发展,用不了几年,我们必然能有一支强大能战的部曲,到时大哥的一切理想都会实现了!”
刘备欣慰的抚摸着关羽粗壮的手臂,又开始啜泣。
“二弟,你永远为哥哥想的如此周到,哥哥此生定不负你!二弟说的对,明日我们就开始扩军备战!益德,从明日起我们三兄弟一起去郡中征兵!
凭我们三兄弟的实力,一定要建成一支当世最强的精兵。”
刘备暗暗在心中想到:“还是要名声啊!只有有了名声才能让我在这乱世中出人头地。当年拜入卢师门墙,就是如此打算。借着卢师的名头才好有所作为。
想卢师对我这个不求上进的学生,协助还是极大的。可就是如此,那些来自世家大族的将领们,谁不在背后叫我是贩履织席刘大耳,何曾有一丝对皇亲的尊重啊!”
“唉!就是皇帝如今都已是自身难保,皇亲又能算什么东西呢!我还真是犯糊涂了。
第一九八章停战之孙策回城
第一九八章停战之孙策回城
刘备心中突然想到:“那赵子龙是不是也因为我的出身低贱,才不愿倾心相投呢?想我对他也已经是努力结纳,他却总是不肯说出效忠于我的话来,看来就是如此了!
唉!织席贩履也不是我的错啊!这不都是为了生活吗?”
“想想起兵这么多年,除了一开始结拜的两个义弟与军中从事简雍。
也就是公孙伯珪,因我一直以来以兄礼待他,他才对我另眼相看。其中更多的原因,只怕也是因为他自己出身寒门之故吧。
唉!一旦从那世家的范围里被除名,再想进入其中是何其困难啊!我何日才能让我刘家重回世家之列!若能如此就心满意足了!什么无尽的富贵,只是那瞎眼的老头哄饭吃的把戏而已。
偏偏还是好的不灵,坏的灵!真是个混帐的老东西。不过云长说得对,我还是要早些再娶个夫人传宗接代才是。万一那刘新找不到了,刘家总不能在我这个不肖子孙身上断了香火!”
刘备再转头向南,想着那里即将暴发的大战。
轻叹一口气,低声自语道:“难道,我这辈子就只能在伯珪兄的手下混过一生吗?徐州!不知道会不会有我们的机会呢?”
冀州战事方停,刘备这个野心家,就已经把视线转向了大战方起的徐州。
孙策在寿春呆了一个月,到四月中旬时办完了接收庐江的所有手续。
带着大桥、小桥、蔡琰、刘莹众女一起,与依依不舍的金壬告别回转庐江。在这个时候,金壬留在寿春无疑是极有必要的。哪怕不得不忍受这两地相思之苦。
在离开以前,孙策再次受到了袁术的宴请,做为他上任前的升迁宴加庆功宴。
这一回扬州的重要将官基本上都赶到了。宴席上对孙策的眼光是错综复杂。有人怨恨,有人羡慕,有人是真心的恭喜,更有人是眼红的阴阳怪气。
一个大汉最年轻的太守,加上又有着赫赫的功绩与民间良好的名声。听说还将要娶到桥将军两个国色天香的女儿。乃是真正的年少有为,功成名就,又怎么能不让人羡慕。
前线的战事已经平息,曹操军为了攻打徐州,同意撤出谯郡换取短暂的和平。
虽然知道这只是虚假的和平,可也让因为江东的刘繇引起的动乱,弄得有点焦头烂额的袁术有些喜出望外。
由于陶谦在这几次的大战中,说是盟友,却是出工不出力的应个景儿。根本对战局没有一点用处,这让原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