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部分(第3/4 页)
分米的宋谦与贾华等人都变得有些焦急,不时的伸头向外张望。可是粮仓门前的依旧是空荡荡的没有一个鬼影出现。
孙策看了众人有些焦虑的表情,对他们认真负责的态度,感到有些好笑。附身在宋谦贾华耳边低语几句。两人一听大喜,连道主公睿智,匆匆领命,向着领粥的队伍奔去。
当第一批乞丐喝饱了粥后,果然吃人的嘴软,这些人立刻就成为了江东军最为忠心的义务宣传员。榜样的力量永远比枯燥的说教有效的多。
整个襄阳城里都响起了一首童谣:“江东孙郞,气宇轩昂,为民做主,施粥分粮!”
很快,就有实在饿的受不了的贫苦百姓,听到了乞丐们的传言。三家相携着前来冒险领粮食。对与他们来说,与其等着饿死,还不如试试看江东军的布告是否真实。
至于找里长费那些唇舌,还不如找些相知的邻居更是一拍即合。
当第一批人真正领到了雪白的大米后,更多在远处观望的贫户,开始拖家带口的赶来了。一传十,十传百。很快粮仓的大门前,聚拢起了远比领粥处还要庞大的多队伍。
在江东军卫士的命令下,被饥饿困扰了许久的人们,十分听话的排成了长队。他们的脸上闪现着希望、渴望与担心的复杂神色。
“领到了这么多的粮食,这个冬天自己与家人就不再有饿死的可能。队伍后面来晚了的人则担心着,万一轮到自己的时候,粮食分完了怎么办?”
不过他们的担心显然是多余了,襄阳的粮库里存放的粮食简直是堆积如山。
直到几天后所有来领粮的人,都如愿领取了布告上所说的粮食时,也才动用了十个粮库中的三个。就是这三个里面,也还有一个没有分完。可见襄阳的粮食充足到何等程度。
这一天傍晚,襄阳城里出现了两百组伍人一队的江东军士兵。他们走街串巷,挨家挨户的拜访着城中的百姓,他们以襄阳百姓从未见过的和气态度,挨家挨户的谈论,询问着什么!
被他们光顾的百姓们,开始对这些突然光临的新入城的官兵,还有些惴惴不安。
保持着一种对官军天生的戒备,但很快就被他们和气的态度所吸引。甚至有些孤身的胆大汉子,在分到粮食饱餐一顿后,主动为他们的拜访做起了沟通的带路人。
有了这些人的加入,江东军的士卒们很快就被周围的百姓所接受。特别是有几个为祸日久的恶棍泼皮之流,被百姓们异口同声的指出,然后被江东军毫不留情的斩杀当场后。
百姓中江东军是百姓救星的传言,一下就在全城扩散了开来,每个看到江东军士卒的百姓都不再害怕,而是对他们露出了笑脸。谁会不支持帮自己出气的军队呢?
孙策在暮色中看着越来越多的百姓,积极的加入到这场轰轰烈烈的清算运动中来。心情变得越发的愉快起来。
“打土豪、分粮食,只是现在田地现在还分不了,只能是分粮了。老祖宗多年积累的经验手段,果然是收取民心的最*宝。民心可用啊!
这种世道,又怎么会少了那些,可以用做与百姓沟通的最好桥梁恶霸先生们呢。只要除去这些人人痛恨的家伙,百姓自然就会对出手的青天们爱戴有加!
那些恶霸们平时作威作福惯了,如今就象是养熟的瓜可以采摘。借他们的脑袋来收买民心,无疑是最有效、最迅速的手段。这也算是一种废物利用吧。”
孙策转头对着身边一脸景仰的宋谦说道:“差不多了!用义,现在可以进行第二步!”
宋谦领命,转身出帐去传达主公的命令。
江东军的第二步,就是在善待百姓,以收取民心之后。让百姓主动说出襄阳城中官员的详细情报,把官员们都收刮一空,这样就是变相的绑架了百姓。
“你们招出了那些官员,自然只能偏向我江东军。否则一旦消息泄漏,必然要面对刘表方面的报复!这也是为江东军以后回来打下群众基础啊!根基被挖空了,那么刘表的这间土房子也就离倒不远了。害我老爹之仇,看来用不了多久就要报回来了。”
在落日的阴影中,某个英俊的男人站在州牧府外的帐中如是想着。
金壬身穿浅灰色的夜行紧身衣,在近乎同样顔色的夜色中,如同一缕轻烟飞速的越过了州牧府高大的围墙。不论是墙里还是墙外,严阵以待的士卒们都是毫无发觉。
当然她并没有选择防守最严密的正门,和一些容易被突袭的角落,而是选择了后院一个平常的中间位置。只有这种一目了然的地方,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