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部分(第3/4 页)
前,我要让你俩看一件东西。”
部长从包包里拿出一个塑料布包的芦苇杆递给翁海潮,有点神秘地:“你们猜猜,这是干什么用的?”
翁海潮把芦苇杆拿着手里反复看,没看出名堂,他又让冷月看,冷月也没看出个所以然来。
部长从冷月手上拿回芦苇杆,打开塞在芦苇杆上方的布条,从杆中抽出一张写满阿拉伯数字的纸,再一次交给冷月:
第四章 特务学校来了娇小姐(2)
“再看看,仔细看看。”
冷月的记忆力在电讯室内是出了名的,几乎可以做到过目不忘,她只瞅了几眼,便惊叫出声:“这不是向北‘03号’报务员发给我们的电报全文么?怎么会在这个芦苇杆里?”
部长这才把事情的原委向他俩讲清楚:“这是我驻湘办事处派专人送到延安来的,我看了这封电报觉得似曾相识,便找来‘03号’报务员发来的电报一看,竟是同一份电报,用冷月破开的密码破译,两份电报的内容完全一致!这就证明‘03号’报务员为了让延安得到这份情报,想了多种办法,以便延安能尽快得知敌情的严重性,采取对策。”
冷月又急起来了:“我驻湘办事处是怎样得到这个芦苇杆的?”
“一个老渔民在湖上打鱼,收网时发现了这个芦苇杆,他发觉这个芦苇杆被布包得结实,觉得有些奇怪,打开一看,只见里面有一张纸条,幸好这个渔民还有点文化,认得上面的一行字:请拾到芦苇杆的人把此物交八路军驻湘办事处,拜托,深谢。”
“打渔人看来对八路军很有好感,他第二天没打鱼,连夜赶到长沙,将芦苇杆交给了我驻湘办事处的有关领导,他们觉得此事蹊跷,不敢草率处理,正好有人要回延安,就托他带回来。”
翁海潮说:“看来向北‘03号’现在心里肯定是急如火燎!”
部长说:“这个芦苇杆肯定是‘向北’偷偷地溜到湖里投放的,他想通过水路让延安得到敌情,真是挖空了心思。”
“这么说,他已经不能用电台发报了,但又怕我们没收到他的电报,于是就想到了这个办法,看来他是自己人无疑。”冷月双眉紧皱,有板有眼地说。
“我同意小冷的分析。”部长接过话头,“我们还从八路军驻湘办事处了解了这个军统办的学校打的牌子是‘长沙警官学校’,他们不敢打军统的牌子,打军统的牌子就暴露了特务性质。但是国民党的警察在社会上名声也不好,虽然是大贴广告,但去报名的人员并不多,原计划招收三百名学员入学,而实际上刚满一百人,我驻湘办事处的材料更加印证了‘向北’情报的真实性和严重性。我立即向上级汇报了这个情况,上级首长指示:采取对策,摸清情况,打入内部,揭露真相,坚决粉碎敌人新的###阴谋。根据上级领导的指示精神,敌工部党委连夜召开了紧急会议,作出了相应决定。”说到此,部长有意停了一下,内涵很深的眸波扫向冷月,敏感的她马上意识到上级的决定与她有关。
“第一,得派精干人员打入军统特务学校,和原已在其内的‘向北’取得联系,全方位地摸清该校的###阴谋,以便我们领导择机揭露反击之。潜入军统内部是件大事,必须办得慎之又慎,不能有丝毫的疏漏;第二,成立长沙交通站,其主要任务是接应并转送打入军统学校内部人员送出的情报,并转送上级对他的指令。第三,电讯室必须为派出潜入的人员准备一份天衣无缝的材料,以便打入人员能顺利进入该校并能长期潜伏。”
年轻气盛而又聪慧过人的冷月马上笑道:“我知道部长为何深夜造访了。”
“为何?”部长的眼神中分明流露出对冷月的钟爱。
“因为我就是潜入敌人内部的最佳人选!”
“你为什么能这样肯定?”部长笑意更浓。
冷月答得非常干脆:“原因有三:我参军不久便被派去英国,回国后又去了山西,知道我的人不多,身份便于隐蔽,更何况我是北京大学的高材生,去报告警官学校,必受校方重视。这第二,我懂无线电通讯技术和密码破译,潜入敌人内部有诸多方便条件,可以获取更多情报,人们不是常说隔行如隔山,懂行就会事半功倍么。第三,我的家庭和显贵门庭还沾亲带故,以这种身份去该校,他们不敢小视,也可给我提供很多可乘之机。理由说完,部长同意否?”
第四章 特务学校来了娇小姐(3)
部长情不自禁鼓掌:“你的分析和敌工部会议上的分析完全相同,看来,我们没选错人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