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部分(第2/4 页)
最后,武涉更表示现在是最好的时刻,如果丧失此机会,将一辈子只成为刘邦的部属,这绝不是一位智者应有的决断啊!
武涉的论断虽颇有道理,但从语气上却已明显看出项羽的弱势及危机。就算他刻意的掩饰包装,但内在的心虚仍然表露无遗。
韩信虽是军事天才,但由于出身卑微,早年长期看人眼色而存活,因此从来就没有自己当“老板”的念头。他最多只希望找到一个识才的主人,建立大功劳以出人头地,得到他人的激赏和尊敬便可以了。
对刘邦的破格提拔,韩信是真正铭感于心的。
因此,他很坦然地对武涉表示:
“我当年臣事项羽,官位不过是个郎中,职务也不过是执戟的护卫,讲的话得不到重视,建议也从未得到采行,不得已下我才背离楚王而投奔汉王。
“汉王却授我上将军印缓,并给我数万军队,将他的衣服赐给我,将他的餐食和我分享。他还对我言听计用,让我有机会发挥自己的才学,也才能得到今天的地位,这是何等的恩情呀!
“背叛亲信自己的人,是非常不祥的行为。对汉王的恩情,我是至死不会改变的,请为我辞谢项王的好意!”
看到韩信坚决的态度,武涉深知踢到了“铁板”,只好狼狈地回去向项羽复命。
韩信阵营内的造反派
武涉的游说虽失败,但却引发了韩信阵营的核心分子开始对刘邦有二心的念头。
这个主张的领导者便是韩信的首席参谋蒯彻。
蒯彻其人,史料中有时也称之为蒯通,他来自洛阳郊区一个叫作蒯町的地方。
洛阳也是纵横大家苏秦的故乡,蒯彻天生便是个纵横迷,认为可以用自己的智略名扬天下。
当时劝告韩信不必理会郦食其安危,直接渡河攻击齐国的便是蒯彻。
蒯彻非常看好韩信,他认为这个世界上惟一能硬碰硬地面对项羽的就只有韩信。
他最无法认同的是韩信对自我创业不感兴趣,身为战争天才却不想争夺天下,在乱世里实在令人想不通。尤其韩信天真般地相信刘邦,一点也不像是个富于谋略的将领,这也让蒯彻痛心不已。
“那个不守信用的汉王竟会是将军的崇拜偶像,真令人不解。”
听过武涉的议论,其中隐约透露项羽的弱势,蒯彻更是确定韩信已是天下第一强者。
“天下之权(争夺输赢关键)在韩信!”
蒯彻年轻时曾浪迹各地,寻求机会,因而学得相人术。在科学尚不发达的时代,这种根据统计学得来的“相术”,其判断及猜测的正确度令人吃惊,也很容易使人着迷。
很多知识分子对“相人”都有一套。
武涉的说辞对韩信也是种震撼,蒯彻知道韩信内心也必有很多的矛盾和冲突。
“这是说动他最好的时刻了!”
蒯彻看到韩信在王座上陷入了沉思,他轻轻地走过去,韩信也抬头瞪着蒯彻,脸上露出询问的表情。
蒯彻笑容满面地对韩信说:
“君王,有件事我非禀奏不可!”
“哦,有什么事吗?”
“我曾学过相术,您最近的身体有很大的改变,真是不可思议啊!”
“哦,真的吗?”
“如果由君王的面相来看,不过封为诸侯王而已,但以君王的背向则贵不可言啊!”
“这是什么意思呢?”
“君王的背相显示天下着三分,君王必保有其一,将成为天下的主人!”
“你是说我应听从武涉之言?”
“的确如此!天下之动乱,原为推翻秦国暴政,以恢复原本的六国。但秦灭亡后,却又形成楚汉对抗的局面,使天下不得休息,因此军士肝脑涂地、百姓暴尸田野者,不可胜数。楚霸王以彭城为基地,领军征讨北方诸侯,百战百胜。威震天下,但如今却困军于京、索之间,被汉军阻挡于广武山之外,整整已经有三年多了。
“汉王方面也统领有十万之众,坚守巩、雒之地,凭恃山河之险,一日数战却无法获取尺寸之地,同样也没有什么进展。看来真是形势比人强,只凭智谋勇略仍是人算不如天算,双方完全困住了!”
“你认为我应帮助项王?”
“这倒不是!以臣的判断,要解决这个僵局、平息战祸,需要真正的英雄圣贤。
“如今不论楚王或汉王,他们胜负的关键正在君王,君王为汉则汉胜,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